二
我通过一起观看画展的翻译家徐静华女士对魏勒夫人再次表示敬意。
我深知伊雯-魏勒在魏勒艺术事业上的作用与意义。
她比魏勒年轻三十五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次接触魏勒的抽象绘画时就为之倾倒。她知道魏勒性格孤独沉默,郁郁寡欢,几乎与世隔绝,终日“生活在自己的眼睛里”。他不善交际,仅有两个好友后来都相继死去。他从不与画商打交道,人们自然对他的画认识十分有限。她认为应该有人帮助魏勒,让世人认识他,也就必须通过画展与市场这两个公共的渠道与平台推介他的作品,她自愿承担这个使命。从那时起直到后来与魏勒结为夫妻,他们的方式相当美妙:一个用整个生命去创造艺术,一个以全部精力将这非凡的艺术推到世人眼前。
魏勒夫人不反对说她是他的“经纪人”,但她反问经纪人只是为了给画家卖画吗?她说她刚刚认识魏勒时,人们并不了解魏勒,魏勒的画价钱十分有限,但他的画却是绝对一流的。经纪人也是有社会责任的――向社会推介好的艺术。
如今魏勒是奥地利最受敬重的艺术家,市场价格极其昂贵。这就有人会疑惑,这位年轻的懂艺术的夫人是否更想为自己的未来创造财富?
难道世界上所有动机都来自利益?是不是我们的世界观出了问题?
魏勒已去世十年。魏勒夫人依然孜孜不倦以各种方式帮助人们理解魏勒。两年前我在维也纳见到魏勒夫人,她说她打算举办一个别出心裁的魏勒画展,在每一幅魏勒的作品前,摆一件中国的山石小品。她说奥地利有一位藏家收藏了一些极精美的中国古代山石小品。她想把魏勒的画与中国的山石配起来,让人们从展览中找到魏勒的抽象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关系,因为艺术圈内的人都知道魏勒的抽象语言曾经得到过中国山水画――特别是宋代山水的神示。
此次一谈方知,那个别具深意的展览已经在维也纳成功举办过了。现在看到的展览却是为了促使人们进入魏勒世界而设计的另一个入口。
魏勒夫人曾对我说,魏勒每一幅画都在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都有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而且都很完整。魏勒脑袋里的想法无穷无尽。在她看来,她要为魏勒做的事远没结束。
记得,她曾送我一套海顿作品集。一盒八张,盒子有些旧。她说魏勒最喜欢海顿,在魏勒的葬礼上就放着海顿的音乐,她说“非常的美”。我回来听,是美。但一定不是她感觉的美。那种美是她与魏勒之间特有的气息,是属于艺术与精神的,与市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