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宫博物院风波又起。
5月份震惊全国的7件临时展品失窃案尚未平息, 7月4日又因人为操作不当,致使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受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一位专家表示,宋代哥窑存世不多,市场价值难以估计。在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中,哥窑瓷器曾拍出2000万元人民币高价。有专家称,即使损坏的文物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将大打折扣。
据悉,失窃的7件临时展品价值数千万元,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此次国宝受损,人们在痛心之余考虑谁来赔付的问题仍无下文。文物艺术品受损意外频发,包括艺术品保险在内的文化产业保险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需求旺盛 市场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艺术品保险需求逐渐增加。相对于国外艺术品保险市场的成熟,国内艺术品保险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目前仍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
根据欧洲美术基金会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举办的各种艺术展览比同样规模的外国美术馆也多出不少。然而,目前文化产业保险仍未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国内的艺术品保险供给严重滞后,艺术品保险并没能很好开展。
在国内,大部分文物展览的承展单位是国有的博物馆,对于大部分展出的艺术品也只能象征性地上保险。原因之一是文博单位预算中所列的保险费用有限。此外,目前也有很多私人收藏家参加各种展览,但记者获悉,多数私人藏家也没有考虑过投保的事情。大家比较通常的做法是将价值较高的藏品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认为这样比较安全。
只有极少数的名贵展品投了保险。例如,今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前的点交启运仪式上就曾传出信息,浙江省博物馆出借《剩山图》进行了投保,估价为1.5亿元。但这次的保险费用只是估价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间,且保费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支付。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保险业一直在加快进入文化产业,关于文化产业保险的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2010年12月底,保监会与文化部在就曾经联合发布通知,要大力开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其后保监会明确提出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在内的11个试点险种,并确定人保财险、太平洋(601099,股吧)产险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三家作为试点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加入这个行列。但是半年多过去了,相关业务基本未启动。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保险推进的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市场反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