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溟:重申“艺术是一种舆论” 2011-08-26 09:43:51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王南溟 点击:
与社会问题相关进入当代艺术不只是一种题材的变化,在没有当代前沿理论的人看来,它只是一种题材变化,或者用他们的与社会无关的形式主义理论来说,这是现实主义的主题创作,是让艺术成为工具的艺术创作。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艺术已经改变了以往的艺术定义,也重新唤起了艺术的介入社会的传统。

王南溟 太湖水 观念艺术 2007

王南溟 太湖水 观念艺术 2007

 

王南溟 太湖水 观念艺术 2007

王南溟 太湖水 观念艺术 2007

 

1998年我在香港艺术公社策划“传媒的干预”当代艺术展的时候,就展出了熊文韵的《川藏公路》这样一组图片,当时我为这组图片作为这样的评论:

 

熊文韵的《川藏公路》是一组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艺术作品,作品由这样一对一对车尾图片构成,一幅是卡车上装着货物,一幅是卡车上装着木头,车往西藏开的时候是运货物,而回程时却都装上了被砍伐下来的大木头。1988年熊文韵三次去西藏,这些作品就是她在那里拍摄下来的。川藏公路线是一条翻越几座海拨4000至6000公尺的大山以及数条天险的河流,全长约2600公里,是从成都通向世界屋脊——西藏高原的道路。熊文韵在川藏线上的艰苦旅行中,看到了大量的森林被乱砍乱伐,这种砍伐遭成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熊文韵等于在用车尾图片贴出告示,生态问题要从它的源头抓起,对树木的保护要制定新的政策,而不是现在的城市建设中简单的种一夥树,铺一块草坪。

 

1990年代中期,有关艺术与社会问题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在我的创作、评论和策展中开始展开,当然艺术的传播学属性也一同进入了我的这个课题之中,像艺术空间同时也是媒体发布的场所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的,所以也有了我策划的这些展览的题目,诸如“传媒的干预”是一个展览,“今日新闻”又是一个展览,当然这个主题在2002年都汇总到我的另一个展题中——“批评之维:艺术对社会监督”,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属性和展览属性的改变,而且也是批评理论范围的扩大,这种范围的扩大也让艺术开始了新的实验。

 

社会政治理论的发展与艺术理论的更新当然会产生新的艺术,虽然熊文韵在做了这个车尾“告示”以后,就没有继续创作生态作品,她转向彩虹车队的行为,然后就是转向新卡通绘画,但我仍然把熊文韵的这组作品看成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向之一,并且在当时还很少有艺术家在作这种思考的时候,熊文韵已拿出了她的作品而诉说着艺术的新方向。熊文韵就是用这种运输木头下山的车辆的图片(尽管还带有她的绘画趣味,因为之前她画的是色条抽象画),来揭示森林被砍伐而引起的生态方面的问题。

 

与社会问题相关进入当代艺术不只是一种题材的变化,在没有当代前沿理论的人看来,它只是一种题材变化,或者用他们的与社会无关的形式主义理论来说,这是现实主义的主题创作,是让艺术成为工具的艺术创作。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艺术已经改变了以往的艺术定义,也重新唤起了艺术的介入社会的传统。就真正的形式主义和艺术自主而言,艺术一开始就是以主体性介入自然和介入社会的,形式主义针对的是传统模仿论的只是客体没有主体。介入让艺术的形式变得开放,从而让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到了现代艺术理论走到它的尽头的时候,前卫艺术理论再次推进了这个介入的主题的由来。它既不是现实题材的艺术,也不是封闭形式的美学论,而是形式与题材共生的前卫艺术,“物质痕迹”与“语境焦点”是我对这一类艺术的概括。从我的《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2006年出版)讨论更前卫艺术原理的著作,到《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国问题情境与自由社会理论》(2011年出版)我一直在论证这样的一种艺术,当然生态问题的创作是其中的一个领域。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