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8-26 16:11:37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作者:苏成龙 点击:
高高在上的“达芬奇家具”,自从被揭穿画皮后,它所演绎的造假剧情不仅未见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一路跌宕起伏高潮不断。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披露,国人“崇洋媚外”的愚昧越发令人痛心。先烈们抛头颅洒鲜血,用自己的牺牲洗刷了洋人强加给我们的耻辱,到如今,财富阶层中的一些人,宁愿用升值的人民币…

“达芬奇式”消费心理乱码的拔乱反正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强弱先后出现的次序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理论中,“要求被尊重”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处于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之上。“达芬奇”式的炫耀性消费,是自身追求“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的产物,有“尊重需求”的消费者渴望获得别人认可,他们希望把购买的“奢侈品”当作一种身份的标志,通过“歧视性对比”,建构出差异性消费符号,证明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本来“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无可厚非,但趾高气扬、过度膨胀的炫耀性消费、攀比行为,不仅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而且还容易被人当成“冤大头”。8月11日,著名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发的一条微博引来几千条转发:“法国客人来北京调查郭美美给爱马仕带来的声誉影响。印象一,爱马仕成为爱慕虚荣象征;印象二,爱马仕成为行贿工具;印象三,爱马仕是暴发户的最鲜明标志。他说,中国有一位做地下设施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老板,有私人飞机,一年在巴黎爱马仕店消费800万欧元,爱马仕已经拒绝再卖给他。”

 

花大价钱,盲目追求的奢华,完全让自己沦为“物人”(物奴),而不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物”。那么如何构建并获取健康良性的尊重需要呢?

 

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向人的自尊。健康的内部尊重,要求个体必须从增加自我内涵方面着手,通过提高个人修养,涵养自我,做到“品正气自高”、腹有诗书气自华。外部的尊重的获得,可以通过对社会满腔热情的付出与贡献,实现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这方面国人可以向比尔盖茨、巴菲特学习,财富阶层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创造奉献给社会,资助教育,参与公益,给弱者以热情和慈悲,体现出一种更高尚的人生追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当前还有很多弱势群体需要扶持救助,先富起来这部分人应该做一个财富的保管者,拥有财富而不占有财富。“生活于此时代,便负有此时代的使命,人生之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语)诚如斯言,我们社会所有先富起来的人,应该从“达芬奇”事件中汲取教训,重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以积极的心态,热情地参与到公益事业的当中,通过慈善回馈,使社会均享财富,用高尚的行为赢得社会发自肺腑的敬重。这样不仅能实现“尊重的需要”,而且还能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