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考验上海的未来 2011-09-17 09:27:5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点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发展规划就把国际金融中心、经贸中心与航运中心作为基本目标,如今,也许这些目标的实现已渐行渐近,但真正决定上海未来的国际地位的,恐怕要看其能否成为文化艺术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艺博会今后的发展,考验着上海的未来。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发展规划就把国际金融中心、经贸中心与航运中心作为基本目标,如今,也许这些目标的实现已渐行渐近,但真正决定上海未来的国际地位的,恐怕要看其能否成为文化艺术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艺博会今后的发展,考验着上海的未来。

 

两家艺博会联袂而至

 

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ShContemporary,简称“上海当代”)举办至今,今年已是第五届。“上海当代”今年的参展画廊共86家,其中50%来自中国(含港澳台地区),30%来自其他亚洲国家,20%来自欧洲与美国。据主办方意大利博洛尼亚会展集团的上海公司总经理蒋冰介绍,这次艺博会增加了亚洲画廊,侧重于展现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的最前沿。销售的增长、藏家参与的增加使艺博会充满一股新的活力。她透露,中国新锐艺术家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均有销售,不仅如此,国际新锐艺术家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有销售,例如Antony Gormley、Carsten Nicolai、Irma Blank与Michelangelo Pistoletto等的作品。会后统计的成交额达1.4亿元左右。

 

由艺术家邱志杰构思并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大型的持续的行为艺术表演,成为艺博会的一个亮点。在展会闭幕的当天,新设立的亚太区摄影奖(APPP)的评审委员会也同时公布了获得5000欧元奖金的获奖艺术家为生于1980年的中国艺术家陈维。展会总监Massimo Torrigiani表示:“上任初期,我希望最优秀的中国画廊重返‘上海当代’,希望展会呈现精彩的策展项目带来良好的销售,吸引更多的藏家,希望艺术界认可上海当代与上海在中国乃至亚洲艺术体系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想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以上的期望。”

 

有趣的是在中国内地历史最久的上海艺博会,从2007年“上海当代”抢滩上海后就与之开始了良性的互动:2008年起上海艺博会将展期改为与“上海当代”同时举行,共同分享各自的客户。上海艺博会当年也从展览结构、挑选参展画廊到布展等各个方面有了大幅的改善,使这个已有十多年历史但长期徘徊在大排档式的集市贸易水平的艺博会,升级为上海风格样式多元化的大型艺术博览会。

 

9月已成上海艺术节

 

“上海当代”的抢滩也给上海艺术圈带来巨大的变化。早在其第一届博览会开幕之际,主办方就与上海当地各类艺术机构广泛沟通,联手策划了许多外围展,其中尤其是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美术馆与画廊,更是积极响应。其中最突出的是坐落于苏州河畔的M50艺术园区,每年都在“上海当代”开幕之际举办园区所有画廊展览的联合开幕活动。此次联合开幕活动在艺博会VIP预展前一晚举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格纳画廊(微博),同时推出了4个大型展览,如《水厂》集合了耿建翌、吴山专、杨福东三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而艺术家计文于、朱卫兵的近期装置作品展《跟着!跟着!跟着!》以其实验精神、问题意识而使得“布”成为突破媒介瓶颈的最佳选择,呈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体现了艺术家的思索:“这几乎是一种发展模式,个体需要在群体中寻求安全感和归宿感,因而服从于群体的意志而投入到壮观、宏伟的叙事之中,此时个体的自我却变得无足轻重,同时群体也就越显强大而不可战胜,或者上山、或者下山,浩浩荡荡……”

 

在上海浦江华侨城,则有一个与“上海当代”同龄的公共艺术计划,每次都选择在“上海当代”开幕前举办。这次的特点是因荷兰政府支持而有了荷兰著名观念艺术家爱德文-斯瓦克曼(Edwin Zwakman)的参与,与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建华“对话”。在上海浦江华侨城的中意广场上,刘建华以仿真形式模拟了两座“考古-考今”发掘现场:水下陶瓷发掘现场和古代陶瓷藏坑,古代陶瓷残片和现代陶瓷残片的混合为现场带来了某种迷幻般的仪式意象,使我们无法在历史与现在、幻象与真相之间作为经验意义上区隔。而爱德文-斯瓦克曼还以他的标志性作品:被改造的推土机与刘建华的“古-今”发掘现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