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大国志》
特性与共性
此次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评选与以往的摄影评选不同,此次参与评选的5位评委(摄影批评家、复旦大学顾铮,摄影批评家李媚,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杨小彦,策展人蔡萌,《中国摄影》副主编李波)全部是义务评选,在没有任何评委费的情况下,大家本着对于侯登科先生的敬畏与对于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的责任全部义务进行工作,而且此次评选得到了陈小波老师与摄影师孙涛、王凡的义务支持。
获奖的三名摄影师全部是第二次投稿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并且均是曾经未获奖并执着于摄影的摄影师,骆丹曾经以《318国道》、朱强以《江湖》参加第一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而严明以《我的码头》参加第二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三名摄影师都曾在往届进入入围阶段,但都遗憾的没有获奖。三个人中骆丹的《素歌》是完全不同于第一届的投稿作品,而严明与朱强则是在原有的作品中继续深入的拍摄,进行补充。在收入与年龄中,骆丹68年出生、朱强73年出生,严明70年出生,三人都曾任记者,后辞职,现在都在进行着自由的拍摄,均没有稳定的收入状况。在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宣布获奖结果后,严明发来短信感激的说“很感激,此刻我正在重庆的乡下拍照,老婆在我出门前给我凑了一千块钱。”对于这样的摄影师,5万元的奖金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让他们在未来的一至二年里可以专心的拍照,这一笔钱往往能改变一名摄影师的一生。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所颁发的项目奖金是针对于摄影师在拍摄项目中遇到阻力情况下的支持,所以有人说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是一个“雪中送炭”的奖项,获奖摄影师会有组委会定期跟踪观察其项目进行情况,摄影师也需要定期向组委会评委定期汇报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