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
景度二期商业院街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在部队服兵役,1979年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 。1981年在集宁市文化馆。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重要参展:1990年13画廊(香港);1991年上海美术馆;1992年中国美术馆、红门画廊(北京);1993年FIRE STATION画廊(澳大利亚悉尼);ORANG画廊(美国亚特兰大市);1995年LKF画廊(香港);OIANGGL画廊(美国亚特兰大市);1996年苏新平10年版画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97年当代中国画廊(英国伦敦);夏玛利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苏新平油画展(北京红门画廊);1998年苏新平版画展(新加坡LASALLE-SIA艺术学院);苏新平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版画展(上海美术馆);1990年中国新人新作展(北京艺术博物馆);亚洲四国版画展(日本千叶美术馆);1991年札幌国际版画双年展(日本札幌);世界小型版画3年展(法国);大阪国际版画3年展(日本大阪);1992年中国现代版画展(意大利罗马);1993年台湾第6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台北美术馆) ;日本神奈国际版画邀请展(日本横滨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促进奖”提名展;1995年中国前卫艺术(瑞典哥德堡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澳大利亚MARIDIEN画廊);1996年中国现代版画展(美国波兰特博物馆);20世纪的中国版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博物馆);1997年内与外-当代中国艺术展(新加坡LASALLE-SIA艺术学院);墨尔本RMIT画廊和悉尼艺术学院(澳大利亚);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捷克布拉格RUDOLFINOM博物馆);来自中国新艺术,FLANDERS画廊(美国旧金山);(美国明尼阿波利期马可波罗画廊);1998年“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纽约MAX PROTETCH画廊);“中国新艺术展”(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和P·S·I博物馆);来自中心之国的形象-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芬兰LTSO ESPO画廊);与东方接近(英国BRUNEL大学);“内与外,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澳大利亚赫伯特塔斯马尼亚艺术学院、PLTMDOLL画廊);1999年“中国新艺术展”(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
1989年中国大陆青年版画家大展,第一大奖(三原色艺术中心);第7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中国美术馆);1990年全国青年版画大展,优秀作品奖(上海美术馆);1991年北京-台北版画展,杰出奖(中央美术学院);1992年二十世纪·中国大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全国第11届版画作品展览,铜奖(中央美术学院);1994年全国第12届版画作品展,银奖(深圳)。
殷双喜,1954年8月出生,中国江苏省泰县人。 1991 毕业于陕西省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02 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任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 《中国雕塑》主编,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专家组高级顾问,北京市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客座研究员,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特聘学术主持。主要著作:1998年《雕塑50年》,主编,香港,中国出版社;1999年《黑白画史》,总策划,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2001年《1979-1999中国当代美术》大型画册,副主编,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20世纪中国雕塑学术论文集》,主编,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年《穿越世纪——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副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主要撰稿人,澳门出版社;2002年《今日中国美术》大型画集,编委,主要撰稿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吴冠中全集》第4卷(油画)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现场:殷双喜美术评论集》,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历年来在《文艺研究》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画册、报纸上发表艺术理论与艺术评论文章约180万字。
张培力,1957年11月生于杭州,1980-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2002至今 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活跃艺术家之一,曾参与筹建了重要的“85新空间”展和“池社”等团体,倡导“理性绘画”。1988年他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1995年开始放弃绘画,全力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创作,不仅作品多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级艺术机构收藏,而且至今还保持着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个展、三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唯一中国艺术家的殊荣。他的录像作品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以隔离而中性的立场,自由和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同时,他还潜心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催生和推动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重要参展:2006 “短语”,北京“Currents”艺术空间;作品:“喜悦”(双视频录像投影)“短语”(双视频录像感应装置)。2000 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艺术家空间”(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2006欧洲媒体艺术节,澳斯纳布鲁克,德国;“中国电站第一部分”,Serpentine画廊,伦敦;“创造历史- 中国八十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05 “野蛮的入侵”(“Le invasioni barbariche”) 意大利圣杰尼亚诺“长青”画廊;“艺术制造艺术”,法国Le Fresnoy 国家工作室;“三人展(Shaun Gladwell / Tracey Moffatt / Zhang Peili)”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当代艺术中心;“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2004“映像生存”/ 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轻而易举”/上海拼图,挪威国立美术馆;“聚焦”/ 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来自Haudenschild夫妇的收藏, 上海美术馆;“超越界线”/ 上海沪申画廊;2003“紧急地带”/ 第50 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快乐:艺术及生活的生存指南”,东京莫里美术馆;“第十届影像双年展”,日内瓦;“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打开天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02“ 暂停”/韩国光州双年展;“圆圈中的魔术”(8视频8画面录像装置)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广州美术馆;“润化”/ 亚太媒体艺术节,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2001 “电视-视觉”,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宫;“生活在此时”,柏林国立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复眼”/中国录像艺术,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卢明德艺术馆;“媒体-城市 汉城2000”,韩国汉城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双年展 2000”,上海美术馆。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