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赫斯特让世界铺满圆点 2011-10-24 09:49:26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
玛雅人预言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刻,达明-赫斯特让当代艺术市场铺满圆点。赫斯特的圆点画也是当代艺术最醒目的元素,它超越了语言和文化,成为全球熟知的符号。

达明-赫斯特

达明-赫斯特

 

“我创造想法,我是艺术家”

 

邓菲让赫斯特在经济上得到了自由,而将他从“做”艺术的想法中解脱出来的人是赫斯特自己。“真正的创作行为存在于思想中。”赫斯特说,“我创造想法,我是艺术家。”

 

“艺术在你的脑袋里穿行,”他说,“如果你说了些有趣的事儿,也许那可以成为一件作品,我会把它记下来。艺术来自各处。是你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我的脑海中经常好几年都徘徊着关于作品的主意,比如怎么在画廊里做一道彩虹。我的脑子里总有一堆标题、关于展览的创意,以及还没起名字的画。”

 

但有人说,也许未必公平,即便那些想法也并非属于赫斯特。纽约艺术家约翰-乐-凯(John Le Kay)曾经是赫斯特的朋友,他表示,第一次看到赫斯特的钻石头骨,好像“肚子受到狠狠重击”,因为这“非常像几年前我在工作室里展示给赫斯特的作品”。

 

瑞士艺术家约翰-阿姆乐德(John Armleder)已经做“圆点画”很多年了,大概从1970年开始。他说,“人们现在看到我的画就说,你像赫斯特那样画。我总是回答,‘是的。赫斯特的作品非常好,但是我比他早十年就开始画这些了。’”

 

去年9月,有近十项剽窃和抄袭的指控劈头盖脸涌向赫斯特,几乎针对他所有的作品。

 

赫斯特对这些争议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人们总是从彼此那里乞求、借用、窃取想法,他只是做得更好罢了。

 

赫斯特近几年也尝试过亲自作画,2009年底,他的一批画作在华莱士美术馆展出,却遭到骂声一片。好在,赫斯特早就对负面的评论习以为常了,“在拍卖场大获全胜之后,我可以想象评论家会跃跃欲试将我击倒。”他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但是他秉持自己的偶像沃霍尔的原则,“你不用去阅读对你的评论,你只要称斤两就可以了。”

 

“艺术只值人们愿付的价”

 

赫斯特不相信死后的声名,他只愿意拥有现世的回报,他对凡-高的境遇表示遗憾,他的生活与人们想象中贫苦、孤独,在工作室埋头苦干的艺术家相距甚远。他同时也远离了那个曾经行为怪诞、嗑药、豪饮、热爱胡闹的坏小子身份。

 

达明-赫斯特,1965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他的父亲在他12岁时离开了家,母亲玛丽在利兹把他拉扯大。赫斯特读书的时候成绩平平,勉强升学,艺术曾经拿过E。一些人认为他是英国最杰出的在世艺术家,另一些人觉得他不过是操盘高手。

 

事实上,他年轻的时候更善于策展。23岁时,他策划了戈德-史密斯展览。1991年,他拥有了首次个展《出入爱情》,整个展厅充斥着蝴蝶,孵化、飞翔、死亡。在早年,他的策展才华就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标签、命名、编排、陈列。某种程度上,他的展示方式才是艺术。

 

同时,投机者以大量投资吞噬他的艺术品,似乎天空才是它们价格飙升的极限。据赫斯特自己观察:“艺术只值人们愿意支付的那个价。”

 

他的作品在50年后价值几何?一位赫斯特的朋友说,“这个伟大的幻觉还在不断增大。它的价值飙升,但实际上,只是皇帝的新衣。”

 

朋友摇摇头说,“他是一个出色的艺人,一个伟大的广告人,虚张声势。我了解他,他会不断推进他的工厂,看它多大程度上能自我运行。问题是,他甚至不清楚,自己在什么程度下,是一个合法的艺术家。”

 

赫斯特作品和市场

 

受上波艺术市场泡沫破灭影响沉寂三年后,达明-赫斯特试图于明年卷土重来。2012年1月,高古轩画廊将在其全球11个城市所有画廊同时挂上赫斯特的圆点画。

 

对于其他艺术家来说,市场上突然充斥着大批同一类型的画作也许是一个灾难。不过,这对于赫斯特来说不成问题,他的圆点画本来就是在其艺术工厂中批量复制的。对于达明-赫斯特作品在50年后价值几何的问题,一位赫斯特的朋友说,“这个伟大的幻觉还在不断增大。它的价值飙升,但实际上,只是皇帝的新衣。”

 

据说达明-赫斯特有2亿英镑身价。一些人认为这个估计太保守,但这已经足够让他成为英国最有钱的艺术家。

 

他很少亲自执笔绘画,但是他的作品无疑是在世艺术家中价格最昂贵的。

 

赫斯特保持着在世艺术家最高的拍卖纪录。2007年6月,他的《摇篮曲之春》在伦敦苏富比以1920万美元被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阿勒萨尼拍得。3米宽的不锈钢铁柜里摆满6136颗手工彩绘药丸,这件作品是赫斯特一系列象征四季的药品柜作品之一,同系列的《摇篮曲之冬》此前在纽约佳士得拍得740万英镑。赫斯特迷恋药品这个题材,他甚至在1998年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药房餐厅”,一度成为社会名流驻足的胜地,评论家赞扬它能治愈都市人心灵的空虚,是“一段美好时光的处方”。

 

2007年8月,他的钻石头骨《为了上帝之爱》(在伦敦白立方画廊标价5000万英镑,成功售出,这是在世艺术家最高艺术品成交价。当然,材料本身价值不菲。它的原型是一个真的头骨,以32块铂金板拼合成头骨,头骨上有8601个洞,各镶入一颗无瑕的钻石。据悉,钻石总重达到1106.18克拉,价值1500万英镑。赫斯特作品常和死亡主题相关,据说他16岁的时候误闯停尸房,欣然和一个被砍下的头颅亲切合影,这张照片如今也成为他的著名作品,被泰特美术馆收藏。

 

早年赫斯特的成名全仰仗查尔斯-萨奇的操作。1991年,萨奇允诺为赫斯特提供资金创作作品,这些作品都将在1992年搬入年轻英国艺术家(YBA)展览。赫斯特的作品是《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一条用甲醛保存在玻璃柜里面的18英尺长的虎鲨,他花6000英镑从澳大利亚一个渔民手中购入这条鲨鱼,运到英国。这件当时卖出5万英镑的作品成为上世纪90年代英国艺术的脸面,赫斯特被提名为当年特纳奖候选人。直至1995年,赫斯特终于获得特纳奖,他已经成为“英国的安迪-沃霍尔”,一位批量生产艺术的明星,坐拥名誉和财富。他只需要在作品上署名,就可以获得上百万财富。

 

他的工厂批量生产的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圆点画、旋转画、蝴蝶画,还有药柜系列,这些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常常斩获不俗成绩。过去几个月里,赫斯特的圆点作品在拍卖行成交价从10万美元到170万美元不等,由日期、尺寸、图样设计和图画状况决定。今年6月底在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一件早年的圆点画拍得60万英镑。而在不久前伦敦Frieze艺术周期间,一些圆点画又被推出,它们各有一个怪异的名字,《眼镜蛇》、《二氧化碳》、《苄星青霉素》、《长春碱》……价格在数万美元至60万美元间。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的那一天,伦敦苏富比举办了为期2天的赫斯特个人作品拍卖会“我脑海中永恒的美丽”。此次拍卖收获1.98亿美元,拍出218件作品。达到预期,比此前苏富比个人艺术家拍卖纪录高出10倍。这是一个正值壮年的艺术家首次越过画廊,直接将画作拿到拍卖场面对公众,因此引起了当时艺术界的轩然大波,而赫斯特将此事件视为他自己的艺术品。

 

赫斯特提到过一个关于定价的小故事,他曾对Rachel Whiteread的作品标价10万英镑觉得很嫉妒,他自己的作品当时只能卖2万-3万英镑。“我记得我对杰说,‘把我的作品标价提到10万英镑。’他回答说,‘但是现在我能把你所有作品都卖掉。’我说,‘因为你卖得太便宜了。’他说,‘这样会吓跑你的藏家。’我说,‘我不管,就这么办。’然后,当它们标价10万英镑的时候,一些事情开始改变了——你吸引到一批新买家的注意,他们开始买你的画。”

 

正如赫斯特所观察到的,在资本渴求资本的今时今日,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常常只是以它的标价来衡量的。而艺术家本人已对此了若指掌,“我的代理人总是说,你得让金钱追随艺术,而非艺术追随金钱。”

 

 


【编辑:廖冬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