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青年设计师的明天? 2011-11-19 10:33: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
近年来,随着各种“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世界,服装界也从未停止过讨论: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迪奥、香奈儿?“所谓‘中国元素’,不是除了黄土地,就是中国结、盘扣、唐装、长城、故宫、丝绸、大宽袖。”中华红帮研究所所长、红帮第七代传人戚柏军有着15年的男式服装设计、打版、制衣经验。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海燕曾被迫买下一件质量有瑕疵、设计也很普通的所谓国际大牌上衣,标价9998元。

 

那是在一次观摩课上,吴海燕的一名学生,手里的笔无意中在某国际品牌的黑色衣服上划了一下。现场的工作人员严厉训斥了那个学生,并要求学生买下那件上装。这个学生被吓哭了。吴海燕买下了那件衣服后仔细一看,衣服还另有瑕疵。“水平一般的设计和低劣的服装质量,也能卖近万元?我们中国品牌的服装质量、设计难道还不如它?”吴海燕问道。

 

近年来,随着各种“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世界,服装界也从未停止过讨论: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迪奥、香奈儿?

 

2011年10月底,由中国青年报和团宁波市委等机构共同承办的“先锋杯”中国青年服装设计大赛决赛在宁波举行。作为评委,吴海燕审看了几百套来自全国的参赛作品。在她看来,“中国青年设计师的设计水准,绝不比外国的同龄人差。”她认为,中国“智造”的服装正走上国际舞台。

 

“中国元素”能否成为敲门砖

 

著名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1997年为一家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设计的一款红色旗袍,在当时被认为是运用“中国元素”的经典。那么,“中国元素”能否成为中国“智造”服装未来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又有多少买家愿意掏钱为“中国元素”埋单?

 

在本届中国青年服装设计大赛中,青年设计师们也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元素”上。编钟、剪纸、烽火台、中国茶、佛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被参赛选手们一一挖掘,嫁接到服饰设计中,成为的亮点。

 

大三学生杨超的作品《浮生若茶》获得本届大赛的铜奖。他设计的5套服装以茶色和浅灰色色调为主,特意选用了羊绒、棉麻等柔软轻薄的材料来寓意沏茶时的起伏,“就好像人生的境遇,与沏茶时的意境是一样的。”

 

杨超觉得,“中国元素”未必要在服饰设计中体现明显的元素符号,比如做“中国茶”主题,不一定要把衣服做成“茶壶状”或“茶杯状”来凸显中国、凸显前卫,而是应该传递一种淡雅与宁静的“中国气质”。

 

大赛评委、英国考文垂大学时装设计系主任安-穆尔阿德对青年设计师应用“中国元素”的能力大为赞赏,她给所有参赛选手都打了9分以上的高分。“中国的青年设计师水平与英国的差不多,而且他们对‘中国元素’有独特的理解。”

 

安-穆尔阿德也很喜欢把“中国元素”融入服装中。她说,现在很多国际大牌服装公司都有中国青年设计师的身影,“他们的设计能力一点不比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差,东西融合做得更有意味。”

 

中国的,未必就是“沉重”的

 

比赛中,一些参赛选手对于如何适当地运用“中国元素”充满困惑。

 

当茶色与灰色搭配的系列服饰出现在T台上,鲜有观众叫好。宁波纺织服装学院一名专程赶来看设计师“秀”的学生说,“这个色调太重了,我不喜欢,年轻人应该穿得鲜亮一些、酷一些。”

 

参赛设计师杨超的困惑随之而来,“走中国元素的设计路子,可能风格比较简约,色彩有些暗,而年轻人穿衣都喜欢标新立异,简约的风格怎么迎合年轻人?当时尚遇到‘中国元素’该怎么办?”

 

金奖获得者、大三学生王鑫没想到,自己设计的那套以编钟为灵感的咖啡色作品,居然拿到了金奖。

 

评委眼中,恰恰是那些没有刻意标榜“前卫”造型、没有简单追逐撞色潮流、没有拙劣凸显“中国元素”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所谓‘中国元素’,不是除了黄土地,就是中国结、盘扣、唐装、长城、故宫、丝绸、大宽袖。”中华红帮研究所所长、红帮第七代传人戚柏军有着15年的男式服装设计、打版、制衣经验。他认为,“中国元素”最佳的运用方式是“写意”,而非“写实”,“要有更深的意境和思考,比如中山装,为什么选用灰色,其实是对当时灰暗社会的讽刺。”

 

戚柏军更看重“中国元素”在细节上和意境上的体现,比如皮衣上的古式铆钉、衣物上的“麻”材料、衣襟上的双层布料、整体设计风格的“风花雪月”等等。

 

“同样一件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汉代服饰,为什么收藏家们趋之若鹜,而青年学生却乎对此毫无兴趣?”吴海燕老师强调,要把握“尺度”并“活化”古老的中国元素。

 

她主张将“中国元素”“打散”之后再用,“大面积使用‘中国元素’,反而不好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