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由大牛市催生的股票基金热,2009年由创业板催生的PE热,与艺术品基金同时走强的房地产信托/基金热。这些热潮遇到市场调整时,前期高速发展累计下来的问题就开始集中显现。
从2009年至今,中国的艺术品基金经历了一个爆发性增长。看看四周,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这种爆发似曾相识。
2007年由大牛市催生的股票基金热,2009年由创业板催生的PE热,乃至与艺术品基金同时走强的房地产信托/基金热。而这些热潮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经过了短期的爆发性增长后,市场突然面临调整,前期高速发展累计下来的问题开始集中显现,各种不确定因素让行业内对未来充满迷惘。
对于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未来,我们只是希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这个行业发展所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也许,有些问题业内早有了答案;也许,有些问题要到数年后方能回答;也许,有些问题只是我们杞人忧天。
挑战一:系统性风险
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崩盘?这个问题如果在2011年春拍的时候提出,肯定不值一晒。但时间仅仅过去半年,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萦绕在行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今年秋拍过亿元的“明星级”拍品仍然不少,但是业内普遍感觉,经济大环境中的资金紧张已经影响到了艺术品市场,买家在秋拍中明显谨慎。
“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吃得太饱了。”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王定乾如是评论当前的市场,“没有什么不可能。”
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莺歌认为,2003年后,传统中国书画作品成为市场热捧的焦点,风光一时无二。到2005年前后,传统书画价位达到一个历史高峰,开始超出市场中大量参与者的承受力度。“高烧”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多年来的持续走高让中国传统书画价位已经达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程度,这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市场“变盘”的原因。
不过,现有的担心大都只是市场面的,即“涨多了要调整一下”,但宏观面的风险对艺术品市场乃至艺术品基金的影响,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虽然艺术品基金也会研究宏观经济,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艺术品基金人士都认为,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相比,艺术品市场很小,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并不高,宏观经济下滑对艺术品市场影响有限。
很多人甚至认为,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是负相关,其逻辑是: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跌了,反而会有更多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
不过,海外的经验表明,当危机来临之时,艺术品市场同样会陷入不景气的态势。《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曾指出,在艺术市场繁荣之时,数以百计的艺术基金如雨后春笋般生成,并向投资者承诺回报可观;然而,金融危机袭来,很多艺术基金无法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以安然度过因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挑战二:周期错配
当然,系统性风险是每一个市场都会面临的问题,“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句话对于任何市场都适用。
“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价格上已经与世界接轨,但制度、设计和风险控制上却远未成熟。”王定乾一针见血,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艺术品基金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挑战是,艺术品市场较长的投资周期与基金较短的期限之间的错配。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承认,艺术品市场的投资周期以5年以上为宜,但目前的艺术品基金为了迎合投资者快进快出的心理,运作期限均以两年为主。
而且大多数艺术品基金都是在近两年内集中发行的,从2012年开始即可能面临集中退出的局面,谁来接盘可能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还有可能发行新基金接盘,但万一行情有变,这种“旁氏骗局”式的做法将成为不可能。即使艺术品市场只是面临一两年的阶段性调整,对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来说,则可能也会面临流动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