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基金的四大挑战 2011-12-06 14:16:12 来源:《投资有道》杂志 点击:
2007年由大牛市催生的股票基金热,2009年由创业板催生的PE热,与艺术品基金同时走强的房地产信托/基金热。这些热潮遇到市场调整时,前期高速发展累计下来的问题就开始集中显现。

挑战三:利益输送

 

部分艺术品基金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市场整体混乱,是从业者们最担心的挑战。从表面上看,国内艺术品基金不规范操作的空间不大。由于大部分基金都是走银行信托渠道,按照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公司董事长黄宇杰的说法,银行的风控部门从基金设计开始就对可能面临的风险都有过设想,并让基金管理方一一提出了应对方案。

 

但在中国市场任何严厉的监管都无法排除漏洞的存在。作品真伪、购买模式,是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风险之一。著名艺术投资顾问陈海波自身就担任着一些基金的鉴定专家,但他还是认为,目前艺术品市场的造假确实是防不胜防。

 

此外,投资人更为担忧艺术品基金可能存在的“左手倒右手”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在“转型”艺术品基金之前,不少公司都多少涉及过艺术品投资,手上积累了一批艺术品。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拥有“自营”和“基金”两个盘子。

 

目前一种常见的做法是,某艺术品基金公司发行信托,所得的资金用来购买该公司(或其关联企业)已经买入的艺术品,然后再卖出盈利。

 

如果这类信托均为固定收益型(发行前约定收益率),即融资类艺术品基金,投资者还能够接受,反正不管你怎么倒腾,我只要10%的固定收益即可。

 

但如果是浮动收益型的基金也这么操作,那就存在用基金的钱为管理人接盘、抬轿子的嫌疑。虽说相关银行、信托公司在这方面会把把关,但在信息透明度并不是很高的艺术品市场,隐瞒关联关系并不是太难的事。

 

在退出的时候,同样存在着利益输送的可能。比如,在基金存续期内,某些投资品身价激增,但清盘时,艺术品基金以偏低的价格卖给暗藏的关联方。

 

挑战四:价格操纵

 

另外一种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是价格操纵。在股票市场,对倒、拉高、出货是一种常见的价格操纵,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拉高之后的股票做抵押,套取更多的资金进行操作。

 

艺术品市场同样存在这种可能。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不久前曝光的“金缕玉衣”骗贷案,北京某企业老板谢根荣,凭借“估计”24亿元的所谓“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骗取银行贷款。

 

在拍卖市场,“拍假”“假拍”一直以来就是两大顽症。当某个出人意料的价格出现时,许多人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这是假拍。

 

2010年春拍中,黄庭坚的《砥柱铭》以4.37亿元的天价拍出,这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最高纪录。当年9月,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公司发行“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信托”,融资4.5亿元,《砥柱铭》成为抵押品。

 

对于这一敏感问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表示:“有没有这种可能,《砥柱铭》所有者以该作品作为质押,进行信托融资?考虑到一般这类质押型融资募集金额多为质押艺术品的半价,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基金先把《砥柱铭》价格抬高,再发行信托?万一有这种可能,而到基金清盘时《砥柱铭》价格却正好回落,那怎么办?”

 

这种怀疑目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这种怀疑一直存在,对艺术品基金行业的信誉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如今部分基金操作不够规范,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对基金投资人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北京保利艺术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管理部项目总监何洋表示,绝大多数从业者最希望的是市场共赢,推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成熟化,共同将市场做起来。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