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阳归国首次个展开幕 恭王府内窥其“内观与外化” 2011-12-08 18:51:0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璞 点击:
徐晨阳个展《内观与外化》于12月7日在北京恭王府嘉乐堂正殿及东、西配殿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是艺术家从2006-2011年期间的作品。相对于“写意”而言,徐晨阳的作品当属“写实”。但艺术家提出“心象绘画”一词来阐释其内在精神,是其内心世界的描述和外溢,具有体验性、沉淀性,更具个人化

姿态5 油画194x73cm

《姿态5》 油画 194x73cm

 

林志远:今天我来的早,我到了展室看了一下。第一,展示作品的风格和徐晨阳的性格特别吻合。我觉得由此更加证明了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人的历史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循环的。徐晨阳的性格和气质,恰恰表达出来了。实际上这是人某种气质的一种记录,或者是一种表达。这种表达和1800年某一种风格吻合了,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第二,我觉得徐晨阳的画实际上是有着很深的寓意。象《非时》系列,那种造型、色彩,我想了《金刚经》,想起了《心经》,有一种宁心净气的一种表达,有一种禅意,我个人觉得这个展览意义重大,在于他做完了一件事,这件事到目前为止,他结束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这个创作忠实记录了徐晨阳心灵的那种活动,我作为关注他的发展的众多人群中一员,很希望看到第二个展览,他的心灵的律动肯定是有某种变化。再次祝贺徐晨阳!

 

刘礼宾:我简单说一下,看徐晨阳的画,我觉得他的技法是很有意思的,就是一层一层这样累积的。其实我觉得颜料和画布之间这种关系,可能到了一种程度,才能将想要那种感觉真正表达出来。很多山水画不是画一遍就完了,它是层层铺墨,层层染墨,以达到一种语言的力量。其实拓展开来,不仅是这种技法,作为古典主义。特别是在中国的古典主义,其实在八大美院里面,都有代表人物。还有一些我特别喜欢。关于中国古典油画我们真的研究了多少,包括中国写实油画,其实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都在那里需要处理。色彩怎么处理?线怎么处理?其实我刚才在看徐晨阳油画的时候,看到那些线很感动。尽管看到的只是一条线,但却包含了非常微妙的转折、变化,包含了很深的功夫。我最近看到很多艺术家挺让我感动的。包括油画的,工笔画的。就是他们工夫很深,他在这种深度里,他就有可能跟伟大的精神创造相遇。赛尚我们觉得他很现代主义,他最崇拜的却是古典主义的普桑。所以说中国油画,我觉得有了这些做得很深入的艺术家的存在,一定会出现很不同的东西。谢谢!

 

杭春晓:我想首先讲一点,看到徐晨阳的画,放到今天当下艺术语境中,他是某一个语言。也就是说多元化这种东西,我们不能简单用一个语言的判断标准否定另一个语言。那么很自然的他就在这个里面,带有很多属性的表述。而这种表述跟其他强调认知方法的东西是不太一样的。可能要从单纯绘画语言的一种发展层面,一个发展线索中来看他的创作。那么刚才讲的,徐晨阳的画面,实际上从绘画语言层面角度来说,他显然是想消减掉西方油画里一些既定的表现语言,以堆积的方式表现出特殊的画面效果,比如说油彩本身的质感,斑驳的岩画效果等。可能后面的颜色画上去,会留下前面色彩的痕迹。可能三四层的痕迹,都能在画面颜料纵向的叠加上面体现出来。那么这样让我想起了,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本土化问题。毫无疑问五六十年代中国油画里面,人们采用了平面画的方法。而这种平面画更多强调带有中国民间色在的颜色的表现方法等等。那么这是一拨画家在五六十年代特殊语境下的话,画面中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化,民族化即所谓的民间性的一种色彩经营或者语言经验。

 

那么在这一拨以后,油画本土化已经不再谈了。但是有一部分的艺术家或者是画家,他们仍然在这些方面深入的探究,不再是民族艺术元素的简单借用,而是有着个人的提炼和转换。这样的艺术家是会给我们今天的艺术界提供别样的经验,或者别样的感受。我想这是这类创作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徐晨阳绘画中,通过跟颜料不断的叠压,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独到经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细腻的处理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它经过个人语境转换而提示的某种民族性,我想会很有意思,很有价值。谢谢!

 

孙欣:我也谈一谈,因为杭春晓的谈话里涉及到很多内容,一个是艺术家的客观和创作,还有对于艺术欣赏和艺术评论方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我在这就不再展开了,我谈对徐晨阳创作的看法,因为我们是同班同学,我最早看徐晨阳是在06年,去他当时在人大一个画室,当时画室铺满了很多的画。当时是一个很小的房子,有很多作品。当时他就在用这种方式在创作,我觉得他是非常勤勉,非常本份的画家。他完全都是亲历亲为做这些事。在颜色叠加过程中,慢慢构想他的绘画。

 

简单对徐晨阳绘画评价,我觉得他继承了西方古典主义文化传统。但是我想简单概括可能不够,我谈一点具体的看法。既然谈到西方绘画传统,写实派的艺术家,他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他都做一些素描,来记录对象的形象或者和研发创作。徐晨阳画中的形象,都是非常具体的。如此深入的造型,他应该是有图片参照的,但是,他将图像转换的非常好,完全转换成他个人需要的一种造型。我觉得在现在语境下,当图像已经为大众所熟知,这种转换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觉得是需要艺术家长期的积累才能达到。

 

他画中的模特,大多数艺术研究院舞蹈专业的一位同学。我见过这位同学,觉得徐晨阳对形象把握特别到位。实际上画面给人的体验和模特真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画面的形象,完全超越了女孩的很懵懂的一种状态,画家投入了一些很深沉的东西,一种灵性的东西。另外还有很模糊的,很难懂的情愫在里面。

 

画面采用了侧面、俯视和仰视等多种角度。我想这是艺术家赋予的,他让她们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之中。同时背景中的形象也做了变形。那么这种变形,是超越了简单的三维的空间,他趋向于一种抒情化,平面化的内涵。所有背景营造的意境,实际上我的感觉,他都是为了唤起瞬间的记忆。这种记忆,好像是关于青春的记忆。无论是在他后来创作中,内容手法如何变化,都呈现着这种情结。我注意到他的这种人物造型,实际上似乎都有一个原形在里面,形成一种图式化的效果。谢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