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与集体创作的新形态观察 2011-12-09 09:38:0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吴洪亮 点击:
70年代出生的被称为“70后”,这不仅是年代的分期,更特指那代人所具有的特殊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与社会观念。进入21世纪之后,他们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某些旧有的概念并加以重新阐释,“集体”与“集体创作”就位列其中。

掉队

(图三)

 

“掉队”至今仍不是一个为人熟知的艺术群体,而成员中的某些艺术家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新锐人物,但这个群体却隐藏在后面,只能在网上找到他们以“渣”命名的博客,虽相继举办过五次“掉队”的展览,但很少被关注。 在如此发达的媒体时代,的确是个奇迹。这或许与他们非功利性的理念与相对松散、来源复杂的结构有关,这一特点使“掉队”的运行有一种“潜伏”的快感。

 

“掉队”源出的意识是反现代性的。 在中国社会追逐现代化,追逐生产效率、追逐利益最大化、追逐消费的趋势面前,“掉队”是反效率、反消费的。如果说所有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向前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是积极的,“掉队” 主动地走向反面,他们反对前进与速度,他们关心负产品、关心慢下来的感觉。因此,他们称自己为“渣”。 “掉队”主张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的流行思潮和所谓价值标准的置疑,他们主观上希望脱离当今世界的脚步,这种主动的行为使掉队成为可能。
 

 

为了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以集体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运营模式,立下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如果加以总结的话,至少有以下几条:

 

1,创作的目标就是好玩,一定要把大家的兴趣调动起来,要放松,保持原始的游戏心态

2,让创作回到原点,要自废武功,摆脱在学院中得到的技术,甚至鄙视技术,从而回到创

作本能的尝试,发挥即兴的创造力。

3, 对抗消费(包括金钱的消费与意识形态的消费),排斥功利心,保持单纯的状态,甚

至达到反收藏的可能。

4, “掉队”成员不以“掉队”的名义进行个人媒体宣传。

5, 讨论是开放性的,不能轻易否定。

6,规则为先,行动为先。不管规则多荒唐,做完再说,不空谈。

 

这种纠结的规则正是“掉队”的特殊之处。 “掉队”的成员希望通过规则, 让“不同”容纳于“同一”,建构集体的个性化行为模式,即“掉队”式集体与集体创作模式。他们与“政纯办”相似之处是用“集体创作”的状态在反旧有的“集体创作”形式。不同之处,他们有逃离商业笼罩下当代艺术的主动的意识,但能否做到还值得注意。 在第五回《掉队展》中有一件应被视为非常标准的“掉队”作品:《5米》。 具体内容是在事先没有透露任何信息的情况下,邀请“掉队”成员一起到西五画廊。每人利用西五画廊的一个房间,将自己身上的东西无缝隙拼出五米的长度,并在拼之前和拼之后,各拍一张照片。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