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新星还能闪多久 2011-12-14 09:27:04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
造星运动中,70后年轻艺术家们价格在一两年内迅速翻番,成为拍卖场上耀目的新星,让后来的艺术家们对复制他们的成功充满了渴望。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原动力究竟是自身,还是背后的“推手”?或许“推手”作用仅仅是脱贫而已。

李继开

李继开

2004年作品《利刃》 李继开

2004年作品《利刃》 李继开

 

造星工程中的角色分工

 

新艺术家背后的推手有画商,也就是艺术经纪人、画廊、批评家、策展人、拍卖行,虽然近年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中,由于资本汹涌而至的冲击,前两者正在被迅速边缘化。

 

比新比快,就像历史中的大跃进那样,营造出来的往往是不存在的海市蜃楼,仓促上阵的后果,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就如潮水般涌现的新艺术家既让买家在毫无准备之下不免有手足无措之感。

 

顶尖画廊代理成功艺术家,但比例不到当代艺术家中的百分之一,中外都一样,因此许多当代艺术家必须退而求其次,将自己委身于知名度较低的画廊。

 

新近艺术家通常都按照一套标准模式来争取画廊的代理。艺术家生平第一场展览往往都是在自家工作室或由艺术家经营的小型空间中举行,早年的上海莫干山路50号中聚集了大量这样的艺术家工作室。收藏家和画商经常造访这样的展览空间兼工作室,艺术家有些就在这样的空间里等着,希望有主流画廊认为他的作品能受到市场的肯定,成为他的伯乐。主流艺术经纪人的地位比名牌画廊低一些,但是现在国内的名牌画廊基本都由主流经纪人所把持,或者说主流经纪人基本都有自己的画廊,比如皮力经营的Boers-Li画廊,房方经营的星空间。从基本原则上来说,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当代艺术的把关者,负责决定哪些作品可以展出,哪些作品不能展出。一个主流画商通常手里会代理好几个艺术家,多则十几个,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情况,通常会跳过这个环节。用伍劲的话来说:“中国的年轻当代艺术家和资本会想尽一切办法跳过、省略中间环节,彼此相遇。”因此,各自的角色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从而责任更为模糊。

 

一般情况下,艺术经纪人除了负责筹办展览之外,还向收藏家、艺术媒体以及美术馆策展人推荐艺术家。而目前中国的一流策展人几乎都不依附于任何博物馆美术馆的官方机制。

 

主流画商举办的第一场展览,是艺术家加入主流艺术圈的跳板,艺术家的作品在主流画廊中首次曝光,并且被最认真的收藏家买下。画廊通常在前两三天展览中会赔些钱,也准备好了吸收这些亏损,只希望能在以后的展览中以及第二市场的转售中弥补回来。

 

若画廊的展览办得很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就会先行进入小型艺术博览会中露面,然后会被带到其他城市的主流画廊中展出,此后,艺术杂志媒体开始刊登并讨论这些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成熟规范的欧美国家,若艺术家在毕业后一两年之内还找不到主流画廊代理,或者作品无法登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或艺术杂志,他的价码恐怕永远都上不去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