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学军:规范化专业化是拍卖行生存之本 2011-12-21 15:30:19 来源:ART GUIDE艺术指南 作者:林善文 点击:
甘学军(以下简称甘):现在每天都在为秋拍加班,正在做图录。因为华辰做了十多年,多少想做个纪念。比以往会稍微大一点点,但还是强调要控制规模。东西和以往差不多,市场定位没变,还在市场中端部分。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

 

拍卖行业要控制规模、稳健发展

 

林善文(以下简称林):甘总你好,请大概的介绍你们这次秋拍的一些情况。

 

甘学军(以下简称甘):现在每天都在为秋拍加班,正在做图录。因为华辰做了十多年,多少想做个纪念。比以往会稍微大一点点,但还是强调要控制规模。东西和以往差不多,市场定位没变,还在市场中端部分。

 

这次有两个新的项目进来:一是我们和苏州的刺绣研究所合作做了一个苏绣精品专场,这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现在市场多集中在书画上,我们觉得市场需要添加,需要拓展,苏绣是我们国家艺术的一个精粹。我们尝试和专业机构合作做市场的推广,这应该是一个建设性的举动;还有一个古籍善本专场,古籍善本属于小众市场,此次借十周年之际推出也是对华辰业务机构的一个补充。

 

其实,要控制规模又要提高品质这是一件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目前市场环境下要真正做到控制规模保持品质真的是很高的追求。

 

林:为什么要控制规模呢?

 

甘:控制规模是保持品质的条件,要相对保持品质就必须控制规模,因为现在艺术品的市场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连华辰这样的规模都拍几十本书,那这个市场会空洞到什么地步!作为同行,我不赞成(我佩服,但我自己做不到)一场拍卖一下子拍卖几千件、上万件东西!除非是永远炒现饭,一直在炒,今天买明天卖。即便是这样,市场的资源也是供不应求的。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有的时候也是一个博杀的市场。连着拍几星期,买的卖的都疲倦不堪,失去了艺术品收藏的趣味。从公司运作的本质要求上来讲,每次拍卖我始终和同事反复强调根据自身力量控制规模。昨天晚上还和我们书画部的同志在讲,一定要再减量,不能再添加了。可能别人不理解,但这是我的一个理念。

 

林:一个拍卖行一年拍卖的总额在一个什么数字上比较合理?或者说您认为现在进入艺术市场的资金大概是多少?

 

甘:资金不是问题,主要是艺术品市场的资源有限。艺术品投资最大的特点是实物拥有,它的投资不是数字上的游戏,实物拥有就是要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用俗话说,东西就这么多,人多价钱就会高,这是个规律。可是要靠量的投放来满足这个需求就一定会出现问题。现在有人开玩笑说,哪有那么多好的?哪有那么多真的?长此下去,市面上就会到处流行成色不足的东西。为什么我要强调控制规模,就是要防止失控的现象,要稳健就得控制。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所有的拍卖行都在缩水百分之四、五十的时候,华辰没有缩水。这也说明个现象:稳健有稳健的好处。对我们来讲,我们没有力量去做几十个亿的事情,没有力量投放几千件、上万件的东西,那我们就要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来坚持我们的理念。其实坚持理念不止是对理想的执著,实质上还是一个生存的策略。

 

林:华辰的口碑一直都很好,很受关注。很多公司追求拍卖的成交总额来形成一种宣传,当成是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方式;现在拍卖公司这么多,有没有出现一种恶性竞争的现象?

 

甘:也不完全是恶性竞争,这是各显神通的时代。中国的艺术拍卖市场虽然快二十年了,但我认为还是一个很初期的阶段。艺术市场也不平衡,中国书画一枝独秀。高价的东西就这么几件——齐白石、徐悲鸿等等。我们能看到的这些高价的东西很多是近几年或者去年甚至上半年卖过的东西。频繁交易对投资和投机市场而言是好事情,对传统的收藏市场则不一定是好现象。

 

林: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甘: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很正常。易手越快就说明行情看好,资金产生投放。但是从艺术品收藏角度来讲是不正常的。艺术品的市场投资和传统的金融市场的投资在技术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是两个不同的取向视角。

 

这种现象我们不好说正常不正常,起码不是理想的状况。所以说现在好像战国,群雄逐鹿,八仙过海。但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市场是不成熟的,是动态性很强的。从目前的格局,我们很难看到一个长期的稳定局势。所以恶性竞争确实是有的。因为中国人脑子太聪明,各种办法都有,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要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规模、一时的效益来牺牲品牌;用一些我们这个市场不是很常用的手段来进行拍卖会的筹备和运作。这都是危险的。

 

林:我一直觉得拍卖行和画廊不一样。画廊是一级市场,有一个店面,会有找上门来的顾客。画廊与拍卖行的区别是资源的区别,拍卖行的资源更多更高一些,是依靠自己身边的资源圈来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

 

甘:应该是这样。我觉得市场主要和最主导的部分还应该是画廊、古董店,他们是构成市场的主导。只是在中国觉得好像拍卖是个主导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表象,根本问题是画廊要发展。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有今天这样活跃的场面是跟画廊业、古董经纪业、古董商,跟798艺术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们试想之前拍卖是什么状况?因为那个时候画廊业不发达,拍卖是非常艰难的。我从93年做拍卖,深有体会。虽然它有平台效应,媒体很关注,可是它的规模一直是上不去的,03年之前像嘉德这样的大公司,拍出几千万是欢呼雀跃的。2000年左右798的出现,还有全国各地的古玩城的规模化、规范化的形成,逐渐的支撑起这个市场,然后才有现在拍卖的局面。

 

林:但是确实有这样一种现象,拍卖行也有介入一级市场这样一种倾向。大部分拍场为了弄到好东西或者为了进的价钱更便宜,他会直接从艺术家或者藏家的手中直接提货。

 

甘:对。但无论怎样,比方说藏家手中的东西是从哪来的呢?他也是从画廊从古董店里买的。

 

林:已经是二手、三手了。

 

甘:对呀。藏家也不可能自己到街头去淘东西。现在的藏家越来越喜欢从画廊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廊已经帮你解决其他问题了,所以我们要看得更远一点更深一点,画廊的作用是存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在市场是一个主导的作用,而拍卖只是一个平台的效应,是一个发布的作用。所以拍卖不是点石成金的地方,是因为有那样一些铺垫和前奏,有前面那些工作,所以才会有拍卖的结果;因为有这个平台所以才会有一个放大效应,会产生一个关注热点和焦点。

 

做拍卖的如果不根据市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和藏家有一种长期的关系建立,或者说身边没一个固定认可你的圈子,怎么能做强,怎么能长久的做下去呢?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新的同行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甚至连昙花都不现,一上来就哑火,就是因为对拍卖行本身这个行业的认识不够,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有一千万的注册资金,有几个人号称是行家,然后设一个场子,大家就来了,没有这样的道理。不要说拍艺术品了,拍服装和拍生产资料都是不可能这样的。没有配套的服务、没有综合环境的建立,谁会到你场子来?所以现在有很多误会,外界对拍卖有误会,拍卖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也有误会,所以才造成现在这种所谓的既热闹又乱象的局面。

 

当然这是一个阶段性现象,这个市场发展到现在,我们从中也在找问题。从宏观来讲,这个市场还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作为市场,人多钱多,总是好事情。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景象变得更健康更持久。我们从业的人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应该有更明晰的从业观念和职业技能,有这样的东西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林: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考虑,也为买家的利益着想。

 

甘:对,为客人着想,为买家和卖家的利益着想,最根本就是为自己着想嘛。因为拍卖行是做平台的,做中介的。做中介生存的最根本东西是两条: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第一你有这个能力,第二你是值得信任的人,没有这两个做不了中介。所以作为一个拍卖行也是这样的。华辰成立时,我们提出六个字:规范化、专业化。这是核心。其实这不只是华辰的特点,而是做中介的一个本质要求,没有这两条就无法立足,无法生存。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