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作为纯粹的画家 2011-12-27 14:10:4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蕾 点击:
毫不夸张地说,达-芬奇可谓世界上最常被提到的名字之一。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人体比例图》、《人脑图》等,是最常被人们观赏和讨论的作品。人们对达·芬奇似乎从未有过丝毫的厌倦和怠慢,对他的先知预言也从未减弱过好奇和探究的热情。

在伦敦看展多年,第一次遇见如此盛况。从买票到看到第一幅作品,设关三道,排长龙,等候一个小时以上。不仅如此,设在地下室的展厅,几乎水泄不通。而这情景,还不是发生在周末。

 

小说家、神秘主义分子、艺术爱好者、“阴谋论”者、学生、游客纷纷汹涌而来——正在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举行的《达-芬奇:米兰教廷画家》,毫无悬念地再次刮起“达-芬奇狂风”。这是1939年以来,达-芬奇的主要作品首次全面展出,共包括他的9部绘画作品、近60幅素描草图以及他学生的一些作品。

 

毫不夸张地说,达-芬奇可谓世界上最常被提到的名字之一。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人体比例图》、《人脑图》等,是最常被人们观赏和讨论的作品。人们对达·芬奇似乎从未有过丝毫的厌倦和怠慢,对他的先知预言也从未减弱过好奇和探究的热情。

 

《抱银貂的女人》

《抱银貂的女人》

 

为什么500年前的达-芬奇能够画出如此鲜亮、生动、摄魂的人物和眼神?他对人体、人类大脑、眼睛功能的解剖为何会如此深刻?他预言性的机械设计理念从何而来?这些几百年挥之不去的疑问,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期望最大程度地接近并解析他。

 

近些年,达-芬奇常常以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甚至是受折磨的同性恋者等种种身份被人们津津乐道,而最“当代”的解读可以算是八年多前被写进了让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后又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

 

而这一次伦敦的达-芬奇大展,是达-芬奇作为创作了世界上两部最伟大绘画作品、“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画家身份回归。展览展出了达-芬奇从1487开始的17年间,在米兰教廷中受当时卢多维哥-史弗萨公爵(Ludovico Sforza)之御用创作的主要作品。

 

虽然没有《蒙娜丽莎》出场,来自法国、波兰等国家博物馆的《抱银貂的女人》、《岩间圣母》、《哺乳圣母》、《美丽的拉贝尔》等作品,足以让人们最近距离地欣赏到达-芬奇的绝对精细、绝对神秘与绝对勾魂。

 

 

米兰岁月

 

站在《抱银貂的女人》前,实在难以说服自己,这是500年前的画作。16岁的塞西莉亚皮肤细腻光洁剔透,肩膀圆润,锁骨轮廓明晰,白皙的脖颈和额头上分别缠着黑色珍珠链。玲珑的五官精致动人,衣服光泽依旧,眼光深情侧视,手中半抱半抚摸着的银貂纯净而高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