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淼的故宫10年 2012-01-11 10:24:43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
此前已早有传闻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将接替郑欣淼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昨天,这一说法终于得到证实。郑欣淼2002年9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勉强可算得上10年。紫禁城里的这10年,郑欣淼主持了规模宏大的大修工程,下决心对故宫里面数不清、理还乱的文物进行全面清理造册,更是提出了“故宫学

遭遇“十重门”

 

当他提出“故宫学”之际所招致的对故宫的冷嘲热讽,或许也会随着两岸故宫的破冰而慢慢烟消云散。但是,自“星巴克”事件开始至2011年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等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了在郑欣淼主持下的故宫博物院在管理上的漏洞。

 

2007年,央视主播芮成钢发表博客文章,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出关于“咖啡馆”的事件,因为语涉“文化”,而招致舆论关注。然而,“星巴克”的黯然离去,并未给事件画上句号。不久之后,故宫在东长房自设游客服务区,其餐厅中一碗面条定价为30元,远远高于市价,而故宫方面则解释,此定价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的。“文化”再一次出现,观众却更不买账了,甚至有人认为,与其让故宫自己经营这碗掺进了文化的昂贵拉面,还不如让“星巴克”回来,起码宫里的咖啡跟宫外一个价。

 

一间咖啡馆本微不足道,但已足够让故宫管理层左右为难了。此后,真正令人头痛的事情更是接踵而来。2008年,故宫所藏国宝级文物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在武英殿展出时,被滴水淋湿受到严重损坏,受损处裱纸开粘,受损部位正好在画幅核心部位的舟船上。

 

2008年《潇湘图卷》事件发生时,故宫面对媒体的态度尚属坦诚。而到了2011年,当“失窃门”、“错字门”、“哥窑门”、“会所门”、“门票门”等事件纷至沓来,其态度则沦为“敷衍”了。当时,曾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博物馆从业者向记者表示:“故宫的问题不仅在管理上,还在它对媒体的态度上,更在于它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即将卸任之际,郑欣淼在面对某周刊采访时回顾去年的“十重门”,他觉得对故宫的拷问“反映出大家对故宫有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期望,我们也感觉责任重大。社会的关注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监督”。

 

自“十重门”之后,郑欣淼似乎在躲着媒体。早报记者也多次约过专访,均未成功。而此次在他离任之际出现于某周刊的题为《故宫要有“营销”的态度》的专访稿,又会给他带来新的压力吗?众所周知,博物馆是非营利性的,这时抛出“博物馆营销”的概念究竟恰当吗?哪怕他反复解释说:“将社会需求放在首位。”

 

故宫历任院长

 

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10月10日成立,曾经历了五任院长的轮替。作为开馆元老的易培基是章太炎的弟子,后因“故宫盗窃案”请辞,由原古物馆馆长马衡接任易培基行代理之职。在金石考古学上卓有成就的马衡,从1934年4月正式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直到1952年的“三反”运动被迫离职,前后长达18年。

 

之后,担任院长职务的是吴仲超,其任期从1954年到1984年,长达30年,是故宫博物院任期最长的院长,跨越了十年“文革浩劫”。张忠培的任期是1988年10月到1991年9月,是故宫历任院长时间最短的一位。郑欣淼2002年上任,在他之前有11年没有院长,比1952年-1954年的空当期更为漫长。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