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初:中国当代艺术现况 2012-02-15 10:49:57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陈源初 点击: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问题的中心已经从冷战的意识形态斗争转向国家与民族的意识形态的博弈,一个国家的政治与人权问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下由民族的理性随着改革的进程要得到解决,如何应对这些复杂的民族与政治问题问题成为每一位艺术家的难题。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国内的反映,近些年来,中国艺术家频频出没于国际性当代艺术大展,国际收藏家越来越关注和欣赏这些新锐作品。中国的经济发展释放出的勃勃生机,中国的艺术作品在 法国、瑞士、荷兰、德国以及美国等地的艺术收藏家心目中的地位就越来越上升,经过中国艺术家在近三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下已在西方拥有了相当的市场。中国的“现代”、“前卫”、“当代”艺术在世界各地有了较为广泛的购买者和收藏者,国际收藏对中国当代艺术日益增长的兴趣有了充分的体现。中国国内企业对当代艺术的收藏已也开始明显形成势头。西方的艺术基金会、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策划人制度已存在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西方的艺术理论家和艺评家以及策展人已拥有在国际艺坛的发言权。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之后的当务之急是应建立自己的推动新艺术发展的艺术机构、基金会、艺术赞助等艺术机制,拥有在国际艺坛有发言权的中国艺评家和策划人,使中国新艺术获得社会的理解认可与支持。政府应在法律法规上,应对于艺术的展览制度、策划人制度、基金会制度、赞助制度、艺术法律、税务制度全面立法。中国当代艺术目前依赖于西方艺术制度是一种危机,国际社会的互联网时代使中国无法摆脱国际强势国家艺术制度霸权的影响甚至制约。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官方封闭后,西方的艺术基金会、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策划人向中国当代艺术开放,在这种无法回避的国际交往秩序中,中国如何在本土建立与海外相应的艺术制度使得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交往成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交往,而不是一味从本土出发,已是中国政府和艺术界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畸形的负面性影响,而对这种负面性影响消除的积极方面首先是让当代艺术回到本土和在一个制度化的状态下自主地发展。中国能否够创立一个中国的艺术系统,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对艺术权力机构的影响力,没有高度严密的操作意识和操作系统,是无法建立一整套新的,合理的,公平的,对社会,艺术家都有益的艺术体制的。虽然画廊、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以迅速增长的势头发展着。拍卖的总量在成倍增加着,但是尊重艺术家个人的自由创作和画廊、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发展的立法程序斌没有及时地跟上。当代艺术受到了国内画廊、收藏家和投资人前所未有的欢迎,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已倘然无存,但新的价值观,新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建立。

 

艺术批评家推动了很多艺术家做出好的作品,并将他们推入历史。单凭艺术家一己之力,是不足以形成历史的。在语言形式上,近十几年来国际当代艺术流行的语言,大多数已被中国艺术家移植国内。各种“与国际接轨”的展览数不胜数。以往吃皇粮维护官方政治目标的保守官方画家,摇身一变成了当代艺术家。现在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为私利活动。人们对人生开始持游戏态度,越来越没有真情实感,沉思型艺术也流于样式,缺乏灵性和神性。而这些恰恰是艺术所需要的。对作品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作品做的是观念,虽有些启发性但没什么可看度。要能称为当代艺术一定要有一种精神的追求,不仅限于美学范畴,而是跨入了社会学、文化学、精神分析学等范畴,来表现从群体到个人,从生活到心理等很多方面针对性的问题。当代艺术也并不像现代主义艺术,有着反传统主义的旗号。现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对传统的态度比较轻松,不再是对抗的姿态。艺术家创作时强调精神原生态和语言技术。批评家的主要工作则是把握这个时代精神的现实总体性以及艺术人文的历史脉络,然后用这个总体性和历史框架去解读作品。艺术的根本在于情感结构和观念结构,表现人性深度,抚慰人心的观念结构,表现思想深度,这取决于艺术家个体的信仰和价值判断。把理解了的知识转化成图像的视觉上的直观反映,经过思维到图像的转换。这就是艺术产生的过程。

 

当代艺术的重点就在于实验性。既包含了艺术家对艺术的个人立场和态度,也包括了从内容到形态,从语言到媒介,从展览空间到陈列方式的各种实验。当然,任何艺术创造都可以说是某种实验,但我们可以区别两种基本的实验方式:一种是某一 艺术传统内部的实验,如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自身语言和风格的不断提升和丰富;一种是传统之外的实验,注重对现存艺术系统的重新定义,所希望达到的是 传统画种、表达方式、审美趣味之间的相互打破,包括对所谓艺术语言的重新定义。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应该是各自独立的,但其身份又不绝对。艺术批评家不仅可以针对当代艺术做研究,还可以针对古典艺术。我个人近几年除了做艺术批评,也一直在进行艺术创作。正如批评家们所谈及的,过去的15年,他们不但是见证者,也自主或者不自主地参与其中。当代艺术的非主透彻地考虑,流立场、先锋性和批判精神正不断弱化,当代艺术已逐渐被新兴阶层、公众以及年轻艺术家看作是一种时尚和营销的符号。资本的介入,先是推动了以798为典型的一系列艺术区的形成,紧随其后便造就了一大批当代艺术的媒体明星和艺术家富翁,“天价拍卖”的井喷式爆发,使当代艺术的社会关注度达到近30年来的巅峰。身兼策展人身份的批评家多也感受到了商业压力,他们必须什么样的艺术才称得上好的艺术?如何读懂艺术?过去一年中看过多少展览,有何印象和评价融合自身环境带来的信息,再将这些无形的信息转化为大众能够明白、看得见的视觉形象。所以,他们的作品始终有一种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和带入感,其方式也是这个时代缺失的诚实朴素的一种。

 

中国艺术百年以来的文明史发展和三十年现代性和当代性的努力中国当代艺术的国内外活动愈来愈广泛,各种展览的数量庞大,艺术市场日益扩大,近年来当代艺术与时尚交融,奢侈品与名牌研究汽车手表等等的商品互相辉映,这些都是以前不曾也不可能发生的。虽然无人能准确地预料中国当代艺术的将来,可是我们拥有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本体论早已失效,知道了新制度对当代艺术的重要性,知道了我们正处在重新清理和建立标准的时期,就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和成绩。很多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聚焦严肃的主题,譬如针对人的道德意识形态问题或者社会的问题,暴露社会堕落性的弊端,指出环境的污染问题,东西文化的融汇和冲突等等。强制的意识形态和当代艺术产生的摩擦似乎越来越小,艺术家的注意力已经不再局限于和政治权力的斗争关系,而是在于反思市场经济,反思社会结构,以公民的身份来建构这个他们认为还存在问题的社会。显然在这个多重和复杂的形态下,艺术家和理论家们有着人性的良知。中国当代艺术与意识形态的摩擦是非主动性的摩擦,因为很少有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与意识形态做斗争。历史地看,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任何现成的制度参照标准,是一种过渡状态。艺术理论家批评家们自1992年以来,为了生计与企业、画廊,艺术家以及其他经营艺术的机构发生很多经济关系,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学术研究身份。 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不再针对意识形态的审美标准斗争而主要推进集中在艺术外部的生存制度及合法性,关于艺术内部的问题,诸如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关系,学习西方艺术的得失评估,都未有实质性的推进。这与80年代当代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当代艺术在市场、资本、社会影响以及合法化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但在艺术和精神的超越性上没有显著的成就,只是跟随社会转型而被动改变。为了广泛的资本支持、政治接纳和社会参与,牺牲了自身的前卫性,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先锋身份及内在精神动力。中国经过三十年确认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主体地位,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制度及其民营展览体系。作为学术研究、先锋艺术由于当代艺术的资本化,将艺术等同于时尚产业,使其自身内部丧失了明确的独立立场和原先赖于自我提升的知识分子精神资源。这种放弃艺术的先锋边缘价值的做法,在欧美日本同时存在,资本主义促进了民主和生产,但也生了文化亦由崇高走向艳媚庸俗和操控下的商业豪赌化娱乐化。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