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邱注上双解码图会“灵”吗? 2012-02-21 12:26:27 来源:99艺术网综合 点击:
在经历“南京三年展:未来考古学”之后,邱志杰曾扬言不再策展,也不再写文章。不过这次面对“上双”,他真的“七年之痒”了,痒得正是时候,因为在这之前,坊间传闻“广三”曾找他策展,他忍住了,没痒。邱志杰再次策展,很多童鞋再一次不相信爱情了,但他打趣到“大家还是可以相信爱情的”,他的理由

T,让我们再回到画面右边中部的发电机,精神电能从发电机输出之后,进入变压器,开始一个联网过程。这个区域探讨了网络化的技术,也就是共同体技术。它们包括:沟通管道的维护、转轨(shunt)、重新编码(recode)、重新计算(recalculate)系统化(regularize)、激发(refect)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个区域中的小高压线塔图标附近经过重新设定方向、转播,向它右上方的城市进行有线输送,接入“成为市民”的城市入口。

 

 

U此外,共同体的沟通技术当然还包括倾听、反垄断、共振等过程。在这个区域的左下部,出现了一座学院的大门,学院是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也就是这次上海双年展的教育项目“圆明学园”,人们不断往复地互相启蒙的花园。这样一座学园当然也直接通向作为资源的共同体中的“系”的通道。

 

 

V画面的右上角明显的城市地图的部分,对应的是这次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馆。这里有对于城市功能的思考:城市作为培训中心、学院和论坛,城市作为庇护所,城市作为方舟(暗指上海双年展的特展《上海方舟》)、城市作为舞台、城市作为博物馆  以及,当然,城市作为发电站本身。

 

城市中还分步着各种各样点状的能量:速度、混杂文化、厚度、机遇、信息交换、以及公园(暗指上海双年展架构中的中山公园计划)、密度的能量(我想到的是小时候大家挤在一起取暖的记忆)、迷路的能量、复杂性的能量等等。

 

这样一座城市当然也输出。它不断地输出信息、人才、资本、产品、机遇、梦想、经验等等,这些分布在城市地图的“郊区部位”。最后,与特斯拉线圈设想的能量无线传输方式完全相连了。

 

这里我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人的能量,我们说的其实是能力Capacity。我把这个词拆开来变成CAPA-city。CAPA可以理解成哪几个字的缩写呢?Community and Power of Art? 我没招了,期待大家的好主意吧。

 

 

W,终于完成了。

 

这张图画的时候,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思考都还不清晰。一边画一边想出来的。其实很多关系都是需要在桌面上摊开来看,才看得出来的。而且,还可以反复地挪来挪去,看看这样摆布这些关系最好。于是,一个图形引出一串词汇。涂涂改改,纸张被擦烂了。那是真正的摸索。绘画始终是空间性的思考工具。

 

X,我相信,不看这些文字的话,一个读画者面对这张地图,应该会有兴致的。因为那一个个的词在画面里面只是孤岛,画面中更大的空白,还有隐形的文字。它们在纸上,也在你的脑海中。

 

Y,现在,我为这张地图写了这篇注解。我深知,这些注解,是注定要造成这样一种结果的,那就是,这个地图的一个个局部,反过来变成了这些文字的注解。

 

而且,这么一来,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这张图已经完成。

 

同时,那些空白,因为这些注解的出现,失去了意义。

 

于是,这些注解的书写,已经成为了对这张地图的谋杀。

 

Z,又因此,这个谋杀实现了这张地图的价值所在——它就是为了被谋杀而被画出来的。它应该是那些被它所引发的新的地图的草稿纸。那些新的地图,我会画一点,但是,更多的图其实在你们那里。

 

我渴望看到它们。

 

2012.2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