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当代摄影的问题与可能 2012-02-24 15:50:38 来源:典藏-今艺术 作者:黄亚纪 点击:
自1930年代后日本摄影家如何致力确定摄影家的地位、赋予摄影本身独立绘画之外的价值。而当我们回顾同时兴起「挑衅」与观念、极简艺术摄影的1960年代末,也看到摄影家如中平卓马与评论家如何在肯定摄影行为是对事物的思考与视线的组织化的同时,对观念艺术摄影丧失摄影的「在此处」加以批判。

另一方面,2009年左右美国兴起抽象摄影风潮,众多展览与着作都将抽象视为摄影的终极目地与表现。抽象摄影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将摄影作为图像,一是强调摄影作为物体的存在性,这两个曾在20世纪摄影美学中不被认可的手段,在今日以为摄影即将被数位控制的忧心下,成为了彰显摄影本质的条件。其中笔者特别关心摄影作为物体的存在性,也就是摄影的物质性,这不单指摄影与物质的关係,更是如何在摄影的图像中体现「摄影的存在」。贝西蒂(Walead Beshty)是这类表现的代表,他坚持强调摄影显着的物质存在性,认为任何对图片和材料之间的划分都是没必要的,他的创作就是将感光的纸基摺叠、切割、卷曲后曝光,由材料定义了图片的几何。物质性可以看作对摄影的回溯,因为抽象与物影摄影(photogram)都是摄影技术在发明时期受到关注的,尤其是暗房作业中的身体行为以及物质的记录性,也就是说,这些物质性企图展现的是其中投入的行为与劳动。近来在纽约团队画廊(Team Gallery)所展出的柯保(Josh Kolbo),或是巴黎派若丁画廊(Galerie Perrotin)策画的「处理(中)」(Process〈ing〉)群展(注10),说明类似趋势在西方没有消煺。日本尚未出现此类表现,但是小山泰介不断表面化的「抽象的」摄影却非常值得关切。

 

现在,摄影在艺术界与真实世界扮演重要角色,但我们已很难尝到「欣赏摄影」的兴奋,大量影像生产让摄影创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民主与普及化带来过多雷同影像。新的摄影家(摄影艺术家)除了在继续使用摄影的记录本质(注11)提出超越性的视觉力度,还必须贯通艺术史、摄影史、哲学,从摄影家行为贯彻当代艺术的脉络,笔者认为,这才是摄影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比绘画或其他艺术创作者更为艰难,且往往更不易受人理解。1968年,挑衅成员冈田隆彦(Takahiko Okada)在《美术手帖》12月号发表〈虚像是为了促使行为〉一文:「所以作为行为者的摄影家,除了要确认自己意志的坚固,也又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摄影记录歷史的特性,其实不正是一种感情的偷偷调换吗?……摄影家不应再被影像是要直接被理解的偏见所误导,不要再认为用言语表述、或具有复杂文脉的展开是摄影的劣等表现。」(注12)这段写给摄影者的建言,今日读起来显得格外真切。

 

注1  黄亚纪,〈当我们重新思索灵光消逝的时代〉,「真实,试炼,与魔幻-台日当代摄影展」专文,2011。

 

注2  畠山直哉,《话す写真》,小学馆,2010,页191。

 

注3  蜷川实花,《MIKA NINAGAWA》,Rizzoli New York,2010,页38-39。

 

注4  黄亚纪, 〈无限延续摄影的最终状态〉, 《中国摄影》,2011年4月号,页28-30。

 

注5  「摄影终结了吗?」(Is Photography Over)」研讨会于今年4月22、23日在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举办。

 

注6  Michael Fried,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Yale University Press,2008

 

注7  丹托(Arthur C. Danto),林雅琪等译,《在艺术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藩篱》,台北:麦田,2004。

 

注8  写真分离派宣言,2010年12月11日至2011年1月30日,东京:NADiff画廊。

 

注9  「Two Versions of the Imaginary」一展,今年6月25日至8月20日于阿姆斯特丹annet gelink gallery举办。

 

注10  Process(ing)群展,今年5月7日至6月18日于巴黎Galerie Perrotin举办。

 

注11  笔者仍旧提倡摄影记录的机械性本能,尽管摄影记录的内容非「写实」或「纪实」或「真实」。

 

注12  冈田隆彦,〈虚像が行为を促すために〉,参考自佐藤时启(Tokohiro Sato),《『写真』见えるもの/见えないもの》,东京艺术大学,2007,页6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