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伟:摄影收藏的运与道 2012-03-07 12:55:31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许黎娜 点击:
对比成熟的艺术艺术市场,靳宏伟认为,目前中国的艺术拍卖市场比较复杂。对于摄影收藏来说,中国目前最困难的是缺少定位,无法确定某一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价值。某个画廊的老板代理一张人人皆知的照片,为了抬高价格,画廊老板自己参与拍卖,靳宏伟遭遇到的怪事还有,一位国内摄影同行曾送他一张著名的

他的摄影收藏秉承“四项基本原则”:作品本身的分量、流通的数量、价格和升值空间。而摄影收藏的一些“常识”也应遵守:首先应该对摄影史有个基本概念,知道每一个摄影家在摄影史上的位置、定位,判断他的价值,然后才能去选择收藏什么东西。大摄影家生前的名作,签版的数量在10张以内,这样的摄影作品最终都将会是“天价”。

 

在靳宏伟的收藏对象中,有两个重点人物——达明安-赫斯特和理查德-普林斯。作为商人的靳宏伟,并不讳言自己收藏摄影对投资回报率的重视,收藏这两位天王级人物的作品就等于买股票,尽管自己其实并不太喜欢他们的东西。

 

达明安-赫斯特作品抓住了一个生与死的主题,骷髅头、死去的蝴蝶、和平鸽,技术上非常容易实现,照片本身也没有什么深度,但作品仍然会卖到天价,简直不可思议。靳宏伟曾经买下赫斯特几张骷髅头照片,但是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又觉得不太吉利。2011年3月,当意大利一家画廊问他有没有赫斯特的东西时,靳宏伟一转手赚了8万美元。事后觉得有点儿后悔,但又不想留着它。“对我来说,大多数作品即便不是太好,能留着就留着。”

 

在靳宏伟的六年多来的摄影收藏中也有遗憾:2010年秋天,他在一次网上竞拍时,发现一张安迪-沃霍尔的黑白自拍照,拍到2万美元时他犹豫了一下,就被别人用2.5万美元买走。靳宏伟再次发现它是在2011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上以1740万美元成交。“这是我有史以来所有生意上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

 

中国摄影价格高得离谱

 

“原作100”中,有一张马克-吕布在1967年华盛顿游行中拍下的经典作品《枪炮与鲜花》,照片上留下了马克-吕布的铅笔签名。

 

靳宏伟考虑马克-吕布在中国知名度很高,才决定带出来展出,而事实上,马克-吕布的作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非常便宜,“甚至比北京798画廊代理的、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中国摄影师的作品还便宜。”靳宏伟觉得造成低价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从事纪实摄影的马克-吕布的作品散布比较广泛。

 

去年11月出现在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的两张马克-吕布的作品或可佐证靳宏伟的说法:《埃菲尔铁塔上的粉刷工》(1953年)和《北京古董商的街道》(1965年)分别以40250元和34500元成交。

 

这场拍卖会颇受关注:歌后周璇的一组个人珍存照片(共1957张),以190万人民币的落槌价(成交价218.5万),创出中国影像拍卖的最高价。靳宏伟提供的两张照片也参与拍卖:保罗-斯特兰德《白栅栏》(1917年)估价在36万到38万人民币,安塞尔-亚当斯《月亮和半圆山》(1960年)估价在26万到30万人民币。这两张照片在靳宏伟的收藏中不只一张,在国内巡展中也都出现过,不过这两张照片最终都流拍了。

 

“原作100”巡展自去年巡展以来,有人提出想买他的照片,甚至有人提出“想全部拿下”――而据保守估计,“原作100”巡展中的照片的市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至于洽谈进展如何,靳宏伟说:“生意是生意、艺术是艺术,也可能谁也不卖,最后都捐出去。但不管怎样,作为藏家,不会希望自己的藏品只是最初买入的价格。”

 

对比成熟的艺术艺术市场,靳宏伟认为,目前中国的艺术拍卖市场比较复杂。对于摄影收藏来说,中国目前最困难的是缺少定位,无法确定某一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价值。某个画廊的老板代理一张人人皆知的照片,为了抬高价格,画廊老板自己参与拍卖,靳宏伟遭遇到的怪事还有,一位国内摄影同行曾送他一张著名的照片,该照片称限量冲印30张,事实上送给他的这张是“31/30张”。靳宏伟觉得,美国其实也走过像中国正在经历的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大家也认为摄影作品可复制,因此价格不可控,但老一辈的大摄影家,曼-雷、卡拉汉、斯蒂格利茨,严格控制照片的质量和数量,建立起了自己的公信力,把规矩定了下来。摄影师对自己要求不严,最后害的是自己。

 

目前靳宏伟的收藏中也有一些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以纪实摄影作品为主,不过这多数并非是他有意去买,在他看来,目前在世界上比较大牌的中国摄影师的价位太高了,“简直高得离谱”。

 

(南都周刊2012年度第8期)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