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还给生活——艺术家康剑飞 2012-03-20 17:39:5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日前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的“2011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的颁奖礼中,“艺术发现奖”的获得者中央美院教师康剑飞的获奖感言“感谢主办方的鼓励,我今年刚好四十岁,终于被发现了”。

的确从艺术家身份的界定来看,康剑飞相当复杂,首先是美院的教师,是教授艺术的人。同时他又是版画艺术委员会的秘书长,是组织艺术活动的人。他还是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艺术顾问,参与艺术品交易的相关活动。甚至他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金币总公司金币图案与设计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试图把纯艺术带入金币设计。在年轻艺术家中,象康剑飞这样身份多样的艺术家绝无仅有。“我把所有的触角都伸向这个社会,我想了解他的真实的样子,‘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品的结实程度来源于艺术家对于社会的充分了解,但是同时我也会非常警惕,我要保持一个能够近距离观察社会的姿态,尽量的接近但是并不真正进入。”

 

这可以看做是康剑飞处理艺术家与作品,社会三者关系的方式。近几年他的作品的实现手段完全打开,版画,油画,装置,影像都成为他的表达工具。前不久他在今日美术馆的讲座“被使用的艺术——版画的当代应用”中提到“从本体的角度出发来推动艺术的发展,在今天来看好像非常困难”。那么有没有新的角度呢?康剑飞在最近的作品《隐藏的逻辑》《观看黑鸟的方式》《作为媒体的艺术》给出了回答。

 

《观看黑鸟的方式》做了大概5年,从最初的《鸟人》的版画发展成“饾版+实景装置”-——“叙事性印刷”——“贴纸游戏”——“观澜计划的互动行为”——IPAD摇卦游戏。整个作品最终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作品从时间线索来看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推理关系,“社会化”是作品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这种“整体性”不同于一般的“符号”性的“衍生品”,而且这一过程是“艺术家”不断放弃自我的过程。“实际上是我对‘艺术有什么用’问题的具体回答,‘使用艺术’在这里变得重要,艺术的表现方式会根据使用目的而变化,所以‘作品实物’本身并不一定带有当代艺术的某些特征,但我的使用方式是具有当代性的。这也可以帮助你们了解我策划‘中国版画年’以及一些展览的初衷”。

 

2006年完成的《隐藏的逻辑》是康剑飞用版画的方式对于图像的解析,他要呈献给观众是隐藏在图像背后的逻辑。他将图像用计算机解析成0到9的数码表格,你能看到的也是这张表格,但实际上这里的表格代表了某一个特定的图像,然后康剑飞将0到9逐一制成渐变层次的“版”你只要按照表格的数字找到相对应的“版”,并将“版”的图案捺印到表格中,图像就逐渐显现,直至最终完成。在这里艺术家给予观众的不再是可看的图像,而是构成图像的“方法”。最终作品的完成,是观众使用了艺术家提供的“工具”按照艺术家给定的“方法”而实施的过程,在这里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不是互动的,应该是一种合作,这让我想到POP艺术家“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概念,是否康剑飞也是想通过作品告诉我们同样的概念呢?康剑飞是这样解释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实际上是说人可以达到真正的平等,在我与观众的合作中,我发现真正的平等是不存在的,我给定了方法,甚至工具,我仍然是指导者”。《隐藏的逻辑》在我看来引导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也说明通过十几年的不断追问,康剑飞越来越接近一些艺术的核心问题。

 

从2010年开始康剑飞开始创作《作为媒体的艺术》,作品无论从方法还是从图像来看都明显的带有“社会性”。任何通过照相机所获得的图像必定来源于可见的世界。而作品的创作方法不仅仅是“合作”的结果,更是艺术家调动其所能调动的资源整合的结果。在这组作品中,康剑飞剥离了所有他自己原来所掌握的关于艺术创作的技术,而是变成了他自己的旁观者。

 

“我象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我的作品被呈现,在今天我想艺术不仅仅是以艺术品的方式介入社会,而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介入,艺术在今天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是思考方式,也可以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如果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这样的话,艺术家应该给当代社会提供什么呢?我认为‘创造艺术的方法’比‘作品’更重要,将艺术还给生活,这是我要做的。‘艺术家是人人’比‘人人都是艺术家’更接近基本事实。

 

康剑飞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看待艺术的角度,“我要呈现的是‘方法’而并非是‘作品实物’本身,或者说‘作品实物’所要体现的不再是‘作品实物’本身,也不再是‘作品实物’所引申出的意义,而是‘作品实物’产生的方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