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拍卖 不能忘记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2012-03-21 11:12:0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宁 点击:
新年假期过完,2011年终于成为过去。回顾这一年当中,艺术市场当中所发生的大事有很多,在诞生新纪录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甚光彩的事情。记录诞生了,不管你关注不关注,数字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当然,丑闻被曝出了,真真假假一通蜂拥而上之后,评判标准每个人都心中有数。

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 中国嘉德  2011年5月22日

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 中国嘉德  2011年5月22日

 

编者按:

 

新年假期过完,2011年终于成为过去。回顾这一年当中,艺术市场当中所发生的大事有很多,在诞生新纪录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甚光彩的事情。记录诞生了,不管你关注不关注,数字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当然,丑闻被曝出了,真真假假一通蜂拥而上之后,评判标准每个人都心中有数,信与不信在个人,可以当做疲劳工作后的调剂,也可以当做聚众聊天时的谈资,但最终,不管你关注不关注,信与不信,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了历史,那些注定要被记住的和渐渐将被忘记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成真实的存在过,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给读者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介绍,如果你有认为更适合被记住的而我们却忽略了,那说明我们在观点上存在一点小小的差异;如果在我们所选择出的这些应该被记住的事件里你有不一样的看法,也可以联系我们,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那些高高在上的数字

 

拍卖是一个靠数字说话的舞台,作品的稀有和艺术家的名气逐渐被数字所取代。在市场领域,很多例子都是在一个一个高额的数据产生之后,一张作品,一个艺术家的名字才开始被大众所了解,甚至很多在成交前少有人知的作品和艺术家,在天价的成交额面前,身影变得伟岸起来,这样的例子很多,熟悉拍卖的人都有所了解。但2011年的拍卖当中,有些数字产生并不是偶然的炒作和投机性投资所至,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之后的必然结果。

 

齐白石作品天价成交  非议、争论蜂拥而至

 

2011年5月22日,晚8点,中国嘉德2011春拍首次推出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此次专场最终成交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其中,在拍前就广受关注的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起拍,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最终被场内一位年轻女性藏家以4.255亿元人民币收入囊中,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据悉,此件作品由中国目前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人刘益谦、王薇夫妇送拍,而同时,如此的高成交价产生之后,很多业内人士就开始为夫妇俩算了一笔账,于2005年12月曾在上海道明秋拍会上拍的《松柏高立图》,当时名叫《松柏苍鹰》,估价为350万至55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616万元;《篆书四言联》曾在2010年6月上海道明春拍会上拍,当时名叫《篆书四言》,估价为500万至600万元,最终成交价1299万元。这两件作品最终还是由上海书画收藏家、“法人股大王”刘益谦一起纳入囊中,此次一并释出。如此算来,从最初的买入成本不足2000万到今天的4.255亿,刘益谦仅凭这一件作品,所赚取的收入就有近4个亿之多。这样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就目前为止的中国艺术市场收藏当中,能够相比拟的大概也就只剩下尤伦斯夫妇了。

 

当然,高回报所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和金钱,在这些的背后,很多猜测和议论也不断涌出,有人认为这是刘益谦夫妇对于艺术市场泡沫经济的警觉,在甩拍手中的艺术品来套现,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认为站不住脚,就刘益谦的收藏历史而言,优秀作品不少,精品也有,一件作品成为天价就被认为是用艺术品来套现的说法,很难服众;另一批人则将目光转系到作品本身之上,作品总大小为56平尺,折合之后,每平尺的价格为760万人民币,如此高的价格显然高出了之前的齐白石作品的平均价格(目前按雅昌指数的统计数据,2011春季是有统计以来齐白石作品成交均价最高的一季,达每平方尺近132万元。显然,这幅作品无论成交总价还是成交均价都创下纪录。)

 

但就是这样一件创下如此记录的作品却也遇到一个尴尬的情况,就在日前,有媒体爆料称,这件天价成交的作品仍未完成付款行为,换句话就是买家违约了。按照现行的国内拍卖条约,买家在竞买生效两周或者一个月内必须一次性付清全款,显然,买家付款的最长期限为一个月,秋拍都已经结束了,余款仍未付清或未支付,说明了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

 

拍而不买,原因很多,不想得罪客户者有之,临时资金周转困难者有之,一时间,拍卖行业不再是赚钱的神话,变成了有苦自家知。

 

拍而不买,是趋势还是偶然?

 

很显然,中国嘉德不是首次遭遇种事件的拍卖公司,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也不是第一件买家不付款的作品,早在2010年11月,某中国买家在英国某拍卖行以5300万英镑(约 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走的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此消息一经曝出,引发了当时艺术圈内的轰动,后又有消息称,卖家最终未收到一分钱,在经过卖家与买家之间的秘密协商之后,买家并未受到起诉,而这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也将会在之后重新回到拍卖现场,进行重新拍卖。但就是不知道,如此事件出现之后,中国买家再出现在西方拍卖会现场的时候,会受到怎样的待遇。

 

与中国嘉德此次的事件相仿,两起“拍而不买”的当事人均为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和违约赔偿,这难道是拍卖行业之中的“潜规则”还是另有猫腻存在?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但就在中国嘉德事件过去后不久,也就是在2011年的秋拍,又一起“拍而不买”的事件发生了,但这次的买家就没有上述两人的幸运了,最终的结果是她被起诉了。

 

事情是这样的,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女收藏家任春霞在去年10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中,以1.13亿元投得吴冠中及赵无极3幅名画,其中赵无极的《10.1.68》,更以689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但任春霞至今仍未缴付该幅画的成交价及佣金,日前遭苏富比入禀高等法院追讨7千万元欠款连利息。

 

这是国内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例因“拍而不买”而遭受起诉的法律案件,虽然在这之前相信还有很多“拍而不买”的现象存在,但这一次,诉诸法律,状上法庭无疑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同时,对于任春霞和这几件作品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据了解,任春霞拍得的吴冠中先生的两幅画正是泰山文交所上市交易品种“吴冠中01”和“吴冠中02”,而赵无极的作品《10.1.68》显然不在泰山文交所的交易名单之中。随着两件吴冠中作品的上市和事件的深入,人们对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质疑一时间风生水起。有人质疑艺术品市场的入场规则,有人呼唤行业自律,还有人说,天价拍卖的新闻,原来是这样产生的。但不管猜测何其多,最终都很难改变国内拍卖行业的“拍而不买”的现状。

 

据《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上千万元的408件成交拍品中,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只有237件拍品完成了结算,结算率仅为58.09%,其余171件均为不完全结算或未结算,涉及拍品货款达55.55亿元,“拍而不买率”高达41.91%。也就是说,10件拍品中就有超过4件遭遇“拍而不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