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展览之五:稀珍汇集保利馆 细读千载书画缘 2012-04-19 10:18:2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由辽宁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的前四届“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得到一致好评。春光明媚,百花似锦,千年丹青国宝现身保利艺术博物馆,迎来第五届“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盛会。

 弘旿 (1743-1811)翠屏云繍

弘旿 (1743-1811)翠屏云繍

 

本次参展的作品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璨若星河,亮点频出。展览共分为清宫旧藏、山川意象、文士情怀三大部分。

 

清宫旧藏部分有雍正皇帝的书法、嘉庆皇帝的御笔书法、乾隆皇帝的《书画合璧四友图》、董邦达的《雷峰西照》、董邦达的《天寒有鹤守梅花图》、董邦达的《秋山草堂图》、弘旿的《翠屏云繍》等等。

 

雍正皇帝出色之才华、刚强之性格、传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叹,而雍正皇帝的书法平和规矩,充分显现出一位有志帝王的修为与静气。他的书法作品墨色乌黑,印鉴清晰,保存完好,弥足珍贵。嘉庆皇帝的书法用笔严谨,一丝不苟,字法端劲,布置停匀,雍容闲雅。其楷书作品,深得颜体雄浑、开阔之精髓,写得端庄雄强,古雅纯和,气足神闲。用笔方圆相兼,显得圆聚有力。结字布阵中透出深厚的临池功力,其书法森严内敛,饱墨淋漓,字里行间透出嘉庆帝的深厚学养和王者之风,的为佳作。

 

乾隆御笔《书画合璧册》,共八开,书、画分别四开,书法为乾隆帝亲笔临写颜真卿、蔡襄、苏轼、米芾四人法帖。其所临帖,并非亦步亦趋“书奴式”的临写,而是在理解古代名家笔意基础上的意临,既具有所临书家的风格面貌,又不失个人所特有之风格。御笔所画四开分别为松、竹、梅、兰,上有分题“贞榦”、“介节”、“蕊珠”、“仙佩”,虽寥寥数笔,用笔拙雅率意,意境简澹,文人画意味颇浓。据款识“丁丑夏日池上居写”可知,作于1757年夏。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二十二)之“乾隆二十二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部分”的五月十八日条中有此记载:“御笔宣纸字四张,御笔宣纸松竹梅兰画四张,传旨着交如意馆裱册页一册,钦此。于七月初八日员外郎郎正培等将裱得册页一册呈进讫。”由此可见,此册创作时间与造办处档案中记载时间正合,该册历时近两月装裱完毕并进呈乾隆。此册为清宫旧藏,清宫鉴藏印累累,并著录于《石渠寶笈三编》。实为乾隆御笔书画中的难得之作。

 

清宫廷画家董邦达画《雷峰西照图》轴,纸本设色,为董邦达“进御”乾隆皇帝之作,画的是“西湖十景”中的“雷峰西照”。上有董邦达亲题“臣董邦达恭绘。”并钤有“臣邦达印”、“染翰”二印。画上有清宫十玺全印,计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宝笈重编”十玺,并著录于《石渠寶笈》。画作左上角有乾隆皇帝御题:“何处高峰无夕照,斜阳此地独标名。钱王遗迹犹堪指,爱是山头塔影横。右题雷峰西照,御笔。” 下钤有“化工四气为全施”、“乾隆宸翰”、“墨云”三印。董邦达绘本作时,取法元代人笔法,用笔纤细工劲,设色文雅,书卷气浓郁。

 

文征明的山水长卷,为典型的“细文山水”画作长卷,上有清宫藏印累累,曾是清宫旧藏,并见于《石渠宝笈》著录。文征明的“细文”山水,其格调高雅,文静淡逸,虽出自于“元四家”,有董(源)、米(芾)根底,但更有突出的个人面貌。但他的画不像沈周那样苍健,粗线条中有粗细旋转的变化,墨色浓淡干湿浑然一体,且墨色过渡,层次丰富。

 

爱新觉罗·弘旿的《翠屏云繍图》原为末代皇帝溥仪携带出紫禁城,后在伪满灭亡时散佚出来,曾在《石渠宝笈三编》中著录,并见载于《清宫散佚书画目》和杨仁恺著《国宝沉浮录》。弘旿的此卷笔墨秀润,细皴密擦,林麓滃郁华滋,功力不浅。卷末落“臣”字款,又自称“恭绘”,可见是进御之作。《石渠宝笈》著录弘旿画计有三十多件,足见乾隆对这位同宗兄弟笔墨的赞许。弘旿作画之勤之精,民间罕见。但从目前流传的弘旿作品看,此卷却是其中极为精彩的一幅,值得珍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