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与生命之间——郭晋访谈录 2012-05-16 16:36: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淳、郭晋 点击:
“锈迹”的效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理解,也是人生态度的体现,一种面对宿命的悲哀。基于此所产生的乐观精神才能显现出它的意义,有准备和有尺度的乐观是面对生活的前提,我一直这样告诫自己。

郭晋郭晋

郭晋

 

刘淳:在我的印象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你的作品中就出现了儿童和锈迹。时至今天,儿童和那些斑斑锈迹一直是你作品的主题,为什么在20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这个主题?

 

郭晋:“锈迹”的效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理解,也是人生态度的体现,一种面对宿命的悲哀。基于此所产生的乐观精神才能显现出它的意义,有准备和有尺度的乐观是面对生活的前提,我一直这样告诫自己。这也是我一直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的原因。

 

刘淳:按我有限的理解,“生锈”,指的是金属表面所生出的氧化物。比如锈彩,就是指古金属的锈斑。但在你的作品中,那些天真、快乐而无邪的儿童身上总是锈迹斑斑,这种锈迹是否蕴藏着腐蚀的意味?

 

郭晋:我想在画面中寻找一个“时间”和“新旧”概念,在更深的意义上,这两个词是相互转换的,承载的它的物体只是不可逆转的悲剧性的壮丽。

 

刘淳:我见过你的一件双联画,画面上是黑色的背景衬托出两个刚出生的婴儿,他们一出生就遍体锈迹。这件作品是我想到人一出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被迫性和强迫性,这是一种被管制、被束缚中的成长。所以后来我越来越理解你作品上的那些“斑斑锈迹”。

 

郭晋:就像诗人翟永明所形容的那样“长不大因而更加古老的锈孩子,他们是永恒的儿童,人类自我施魔时快乐的象征”。

 

刘淳:你作品中的那些锈迹,与你生活的城市的气候、水土以及人文环境有没有某种联系?

 

郭晋:我曾经在工厂工作过,周围都是冰冷的铁块,让我想到死亡,城市常年阴霾潮湿的气候启发我进行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这是原点。

 

刘淳:你的创作与你的经历和记忆有关,这一点与上世纪80年代的四川画派有没有一种潜在的联系?

 

郭晋:也许会有些联系的因素。但当时不完全同那个时代潮流苟同, 因为那个时代的前辈仍然在批判现实主义情节中,或在记忆的痛楚中寻找浪漫的色彩,要不就在乡土题材中去挖掘朴素美,但这些正是我们力图避免的,我们没有那样的体验。“文革”时我们是小孩,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改革开放就开始了。这也是郭伟,忻海州,张濒和我在90年代初共同提出“陌生情景”概念的原因。

 

刘淳:你的作品有一种童年记忆和时间穿越的感觉,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郭晋:在我看来时间带给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和时间本来呈现出的那种令人生畏的永恒和残酷比较起来,后者更有力而具有震撼。因而我的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一个老而又老的凝固的儿童,这是一个象征而不是现实”。

 

刘淳:在你最近的作品中,有树木、儿童、鸟和动物,我发现在构图上你并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完整,而是刻意去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反映出你对传统美学有新的理解和认识。换句话说,就是重新回到绘画本身上来,是不是这样?

 

郭晋: 我是从2006年开始引入树和鸟这个主题的,这可能是一种回归。因为,我一直在尝试某种变化,以前是希望来自于对画面的处理,而这次希望在主题上有所突破。如果说初衷是在追求精神的自由,将自我在作品中呈现出来是目的的话,后来尝试性地引入中国传统因素就有些刻意和不自然。所以我也很快停止了对传统的直接拿来,而将注意力放在挖掘自我的情绪,既不想以前那样将作品概念化,也不想进入到无所控制的现实主义滥情中。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