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艺术家曾健勇与夫人合影
2012年6月2日(99艺术网 陈耀杰)下午3时,由策展人魏祥奇策划的“寓言-异象:曾健勇个展 ”东京画廊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艺术家08年至进的将近二十多幅精品,尤其是近期的作品很好的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对当下的思考与关注。
在参观展览时,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有一种庄重感,他们手拿圣经头顶花环,俨然一副圣人的模样,再细看作品的名字《布道者》,不禁迷惑了,布道者一般来说是圣人或者贤人,具有智慧同时又有很高的德行的人,但是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却是一个小女孩,她迷茫,眼神中透着惊恐、愤怒和她要完成的使命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我的作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艺术家曾健勇的一句话点醒了观者,“小时候,我的家庭都信教,这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就想有一天我要把她画下来。”
艺术家在谈到他的作品是显得很平静,在他创作的时候他有意把成人儿童化,把儿童成人化,他作品中的儿童总是显得负担过重、有着阶级划分扮演着别人的角色,活的不够自然洒脱,这或许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儿童在成长阶段遭受了太多的外部干预,而这些干预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儿童提前成人化,让他们过早的不如成人世界,但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还没有达到他们外在应有的程度,所以显得无助迷茫,“有一天我看到了将要当大队长外表强悍的儿子在半夜梦醒时是那么的无助的样子,才发现儿子的内心没写在脸上。”
艺术家的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不停的变,由早期的无知无畏到《成长》系列时的自我怀疑,再到本次展览中的宗教救赎,这一路下来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一个清晰脉络,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以儿童为创作题材的艺术举不胜举,就架上绘画而言,可以分为三类:一,当代艺术中部分主流画家;二、拥有集体面貌的“卡通一代”中部分画家;三,部分风格和年龄不统一的非主流画家。在这三类画家中,第一类画家的创作具备强烈的文化针对性和当下关怀以及作品具有敏锐的感觉、深刻的思维、严肃的判断,比如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李继开等等,“卡通一代”画家由于丧失任何的文化针对和当下关怀而沦为庸俗的社会反映和肤浅符号置换的艺术,从曾健勇的创作来说他无疑属于第一类,他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但有所不同的是他针对的是儿童成长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本身,以一种感性的自由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