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木林美学与失忆的家: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感性对话 2012-06-08 09:47:09 来源:破报 作者:陈佳汝 点击:
从2010年第十二届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曾玮所代表参展的作品「休息一下」(Take a break)开始,台湾的建筑团队所提出的建筑概念,不再是一种以台湾为主体所提出的新式构筑法,或是以展现台湾特色的展示论述。

公寓既是西方的侵略也是记忆中寂寞的岛

 

相较廖伟立的自在,林友寒则强调二元对立的思考辩证关系,他认为建筑师是信仰与怀疑的代表,不论是宗教、道德、政治或社会层面,建筑是这个二元辩证的具体表现,透过二元的启示,我们才认识了建筑,透过二元,建筑师才获得想像的自由与意识形态来源,林友寒藉由不断的提问来刺激人们的思考,究竟建筑式空间还是空洞?建筑式友物有物还是无物?建筑的概念是希望还是绝望?是支持还是中立?是自主还是宿命?需要信仰与怀疑的二元辩证才能创造地点与存在,才有建筑师与存在之间的视觉与触觉对话。透过二元辩证对本质所产生的对话分岐性,我们于是认清建筑空间的存在。林友寒以一个公寓寓所来象徵记忆中的家,但是这个家是一片空白,空白不是因为没有,而是视线被佔据了,因此也阻止了佔有,剩下的只有身体的习惯。好像有个客厅、有个厕所,坐著、站著、躺著、吃饭、睡觉都可以。但是他纳闷道,为何一直有别的陌生人佔据我的过去和未来?佔据了一个好像是家的地方,一个失忆的家。在这裡,他所谓的陌生人,笔者以为指的是西方文化,同时也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思维,他认为西化所产生的结果,是台湾人的价值与品味已经重新定义,中产阶级的掘起是此西化结果的产物,现代化、工业化的历史进程,造成都市化与中产阶级的社会结构,而公寓则是中产阶级的居住形式,因此林友寒作品中的「公寓」,我认为有两个意涵,一是意指西方现代化的文明结构,另一是指被西方文化侵蚀的家,东方的文化。整个展览呈现以维持一米五高的视线公寓,看来与廖伟立的三千公尺纵高地理生态大大不同,其实又回到同一个基本的思考面,那就是在面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台湾在对文化性与社会性遗产所产生的群体失忆现象,这也是这次展览藉由「地理启蒙」,所提出的重要思维。

 

整个城市是一座博物馆

 

回归到空间与人的舒适关系,我不禁问道:「哪个城市的空间最让你感到最美好?」廖伟立的答案是:「西班牙巴塞隆纳」,他说整个西班牙就像是一座Museum,那个空间太舒服了,道路的系统太好了,到处有小广场与休憩的空间,不管是走路或坐著都很舒服,公共空间处理得非常好,空间是相连结的,不像台湾的空间是断裂的,一个城市只要是适合人行走,就是好的空间。台湾的建筑与城市规画,一直都为人所诟病,他认为一直以来台湾以建商所主导的建筑完全是破坏景观,而政府又联合建商来胡作非为,台中七期是他认为最糟的建筑,而胡自强一下通过的十四个都更案,背后有多少利益,台湾的空间规画该如何改进,他认为市民的参与最重要。他指出二十一世纪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会被看见,一是东方的掘起,印度、大陆等地方的兴起,会让过去以西方为主的力量逐渐转移东方,东方会被看见。二是疆界的模糊化,国与国的疆界会逐渐淡化模糊,城市与城市间可以直接对话。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台湾要如何思考,在这个地理背景下经过反省而建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就是我们现在的命题。

 

访谈在松山淤厂湖边的户外休憩空间进行,廖伟立笑说:「创作者有时不用说太多,就留给评论者去书写发挥,那也是再创造的过程!」至于会不会担心报导不实的问题,他轻鬆回答:「不忠实也是一种忠实啊!不必拘泥!」树荫洒落下的一阵清风,映照著他自在的笑容。我思考著他所谓不准确的准确,与林友寒失忆中的家。这当中所谓极感性的自在,其实当中有著极理性,代表准确的理性当中其实有著感性的文化失忆,这不单单是一场能量强大的对话,也是我所认为台湾历届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作品;以其最为基本面的问题,带出最为多层次的丰富思考,不单点出台湾杂木林美学的特色,也提醒我们应该拥有一种杂木林的丰富思维与宽阔胸襟。
 

 


【编辑:李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