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朴归真——2012西泠春拍关良油画《灵岩山》赏析 2012-06-18 13:53:2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焦傲 点击:
作为水墨戏剧人物的先驱者,关先生的画,意在笔先,耳在眼先。生旦净末丑,锣鼓钹铙板,唱念做打,西皮流水,出将入相,文武兼济。

关良 灵岩山.jpg

关良《灵岩山》

 

说起关良,心里全是戏。作为水墨戏剧人物的先驱者,关先生的画,意在笔先,耳在眼先。生旦净末丑,锣鼓钹铙板,唱念做打,西皮流水,出将入相,文武兼济。你若“听”过关良一次,便会发现《灵岩山》也是一出戏,唱的是“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艺术境界,“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的艺术追求和“油画民族化”的艺术探索。

 

灵岩山位于苏州西南十五公里,多奇石而以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山上有寺,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旧址。奇山怪石,古木幽兰,鹤鹿交鸣,紫气高风,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吴门画派的众多画家都曾挥毫灵岩,使之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母题。

 

而这一母题仿佛是为关良量身定制的。

 

从听戏到学戏,从传统到西学,从中国到日本,从北伐到执教,从油画到国画,从印象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从块面到线条,画家如灵岩之水另辟蹊径,如灵岩之势不囿成法。他在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和国画技法意境中寻找创作源泉,深谙油画材质的性格,恪守油画艺术的规律,借鉴马蒂斯、毕加索,在二元平面上塑造立体形象,把人物、景物简单化、概念化,于20世纪30、40年代玉汝于成——沧桑历练甘苦冷暖尽在灵岩。

 

《灵岩山》是关良代表作中,展览和出版记录最多的一件珍品。曾参与1996年“关良油画展”、“民初西洋美术的开拓者”;1997年“中国现代新派绘画的摇篮——杭州艺专师生展”;2000年“关良:百年纪念展”等重要展览。并出版著录于《关良1900—1986》、《民初西洋美术的开拓者》、《杭州艺专师生展目录》、《关良:百年纪念展》和《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关良》等画册及文献。

 

灵岩山深,深在半米见方的画布上由近及远的纵深构图;灵岩山险,险在大笔平涂、着色沉郁、随意简拙的铺排出磐石如磨;灵岩山隐,隐在删繁就简、童趣盎然的远踞山顶的寺与塔;灵岩山空,空在朦胧间山峦若现,栈道上行人隐约,伴缭绕云雾,听脚下涛声。赏画仿见倪赞之平远,吴镇之意趣,巧糅南宗文人画家情致入舶来的油画,可谓于质拙中现灵动。

 

凌云健笔意纵横,惟有功力炉火纯青者方能操寥寥数笔挥洒完美的画面比例,构图险峻,意境高旷,思虑深邃,尽显方寸之间。在用色上,沉稳厚重,细听竟是一段《风雪山神庙》——“彤云低锁山河黯”,“疏林”虽未调,素冷难排遣,时代气息先声夺人。形色相应,疏密相间,光影相辉,山寺相依,关良以他高度的艺术技巧,以他对天地造化细微的关照力,在拙朴与精微、粗放与细腻、率性与节制的对立美学中成功地获得了一种富于张力的平衡,庄重、神秘、威严。

 

《灵岩山》的线条有高低、起伏、浓淡;《灵岩山》的色彩绚中见素,朴而不俗,感情丰富,入木三分;《灵岩山》的笔法多为中锋,洒脱旷雅,酣畅生动。这正是画家所力倡的——“尽力使外形简化,而且常用完成主题的具有特色的几笔,来表达主题本身的复杂内容”,“使形更简练、更醒目、更舒展,把繁琐的东西概括掉”,“色彩也不必太琐细”,“通过色彩的艺术语言,能给人强烈的印象”,从而达到一种可以“引以自豪的素朴感”。关良画中天趣横生的元素,看似漫不经心,实是生命结晶,他以西画作躯壳,国画作灵魂,以西画单纯明快、坚实浓郁的技巧来表达国画恬静洒脱、淡雅超逸的神韵,大朴若拙,大智若愚。

 

李苦禅说:“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关良的画比京剧“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境界又高一筹。

 

《灵岩山》是一出好戏。要听。
 

 


【编辑:李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