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忆之痕——2012西泠春拍郭润文《痕迹》赏析 2012-06-18 13:56:2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马骏 点击:
郭润文的《痕迹》,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细微到可以感受木头、棉麻、金属的不同质地。方正古典的格局,调和暗处画作浮跃的现代样式。

郭润文 痕迹.jpg

郭润文《痕迹》

 

画室重地,不涉纷扰。彩痕斑驳,无碍纯粹。

 

笔具已旧,油灯微启,明昧中暗示着精励圣洁。

 

郭润文的《痕迹》,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细微到可以感受木头、棉麻、金属的不同质地。方正古典的格局,调和暗处画作浮跃的现代样式。结绳不缚,也不顾零落的白稿,屉格轻开,是记忆的暗门。出入布面的彩痕,成为一群可靠的叙述者。让习画的人,得以进入这场“关于绘画的绘画”。表针勾连的,是往日情绪的纪念,让看画的人,能穿透种种细节,回到那个年代,追祈理性之光的年代。

 

20世纪80年代,西哲思潮喷涌而入,冲破了文化真空,也释放了久被压抑的个体意识。现代性是玫瑰花蕾,中国现代绘画在与西方美术的时空错位中,装满了一整篮的文化欲求。人文思潮在“新潮美术运动”中集体登场,艺术以抽象的姿态,斗志昂扬地成为批判传统和现代的双管猎枪。看着同代人火热进行着集群实验,郭润文,这个外科大夫的孩子,在家庭经历文革冲击后,对任何新生事物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站在“文化热场”的边缘,旁观,默默操练。

 

上世纪90年代浮躁的世风,将人们吹离精神家园。文化再次失语,返乡的路标四散遗落,批判之思被挤向市场经济透视的灭点。“新潮美术”的观念与形式急剧膨胀后瞬间坍缩,艺术的社会使命滑落于肩臂。然而艺术家敏感的记忆神经并不因此断电,他们依然坚信,艺术这趟归途列车,有足够的动力资本,承载起精神还乡之旅。

 

归途种种,寻根的青年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宏大叙事是沿途壮丽的风景。郭润文回程的车厢里,弥漫着浓郁的温情,老街旧屋,自外于繁华闹市。看起来这种怀旧,不像是要复现某个真实记忆,因为那只算是最浅表的慰藉,在郭润文那里,画室是时代精神的修炼场,对绘画场所的精心描绘,是理想的“巴比松”之赞。换作通俗而温情的眼光,年少孤独,由此产生对绘画的热爱,是关于理想的写实和个人浪漫的表达。曾经因为创伤造成的怀旧障碍,使得这种学画经历,具有“绝对纯化之美”的必要。

 

20世纪80年代末,央美举办宾卡斯讲习班,“现场还原”了欧洲古典绘画的材料与技法。用郭润文的话说,在“一夜间解决了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从起稿方式,底子制作,媒介剂配制,到古典罩染技巧。勤奋的艺术家,获得了精致构筑语词和语境的能力。苦练技术,在别人看起来是一种修养,恪守严谨的制作程序背后,是对纯正性的期待。古典的样式,具有“崇高的规定性”,使郭润文在变动时代中,为自己寻觅到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持。西画技法以神秘的姿态,开启了巨大的继承的空间,也使他能以沉着的姿态应对现代艺术处境的转变。当烽烟落去,艺术从社会领域退回自身,艺术家齐声感叹着“画画就是画画,活儿要地道”时,郭润文被冠以“新古典主义”的美名。

 

《痕迹》中多个色层中的痕迹,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质感,在精神上,则是见证绘画过程的标志。看郭润文的画,在具象中都还带有某种隐喻性。依托于古典主义的外式,各种独立的图示具象地并置,同时在场,概括出一种“抽象的过去”,如果用现实/超现实的命名方式,可以将之称为“超过去”。也就是说,古典主义对于他而言,与其说是一种艺术样式,毋宁说是一种重构时间的技巧。曾经的古典是去时间化的,也是祛除痕迹的,因为它满足的是精致奢华的宫廷趣味。“新古典”的新,在于让痕迹摆脱了具体的对象,成为时间的标记。个体记忆也将以意象化的精神分析的方式,获得某个历史席位。《痕迹》可以看作是这种努力最具主题性的陈辞。

 

不难发现,“画室”这个意象对应的学院模式,是保护某种思考方式的暖房。历经流变,艺术家相信只有具备精湛的技法,才能表达历史与当下的感受。具象,不是绝对复原过去,更无意尝试改变现实,而是依靠“间接的魅力”,形成类同古典的隐喻。这种海德格尔式的“归家”风格,甚至平衡了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两极。它既有西方经典品质,又兼具了东方风情。由此,郭润文用一种完美的形式语言诉说自己的现代性体验。

 

1993年,《痕迹》亮相“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获“学术奖”,此后于《中国当代油画•静物》、《美术文献——中国后具象专辑》及画家个人画册等处出版。郭润文本人长期坚持一线教学工作,郭氏技法也成为后学揭秘的对象。如果说,写生,如本雅明所说具有“仪式性”,被艺术家体验为对时间的抗争,那么,绘制“痕迹”,甚至在教学中“演示”痕迹诞生的过程,更要依靠扎实而精湛的技法,去弥合现代性的种种裂隙。以个体感受对历史展开重述,是现代绘画发展的中国式隐喻,也代表了历经20世纪80、90年代的知识分子特殊的精神诉求:某个此在,通过“技”忆之痕,获得了某种精致而体面的尊严。
 

 


【编辑:李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