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i Sigg、Lars Nittve与Michael Lynch宣布Uli Sigg将向M+博物馆捐赠藏品。
来自第43届艺术巴塞尔(Art Basel)上的各大艺术经销商及艺博会职员表示,Art Basel正在面对一个不断“亚洲化”的未来。这样的预测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在进行戏剧化的增长;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在去年被巴塞尔的总公司MCH集团收购。此外,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将向定于2017年在香港开馆的M+艺术博物馆捐赠他的大部分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共1463件,总价值约1.63亿美元——无疑是这个预言将会实现的另一个证据。(据悉,M+博物馆将另外购入47件乌利-希克的藏品,因而乌利-希克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慈善目的)。
Art Basel的联合总监Annette Schonholzer与Marc Spiegler表示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开始在瑞士与香港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了。“5、6年前我们甚至没有真正地为他们(在亚洲)的需求做过准备,”Annette Schonholzer说。“而现在我们有了5个亚洲的VIP关系代表,在今年还会增加更多。”与此同时,Marc Spiegler也指出Art Basel创立时间最短的Art Statements单元在本届的27间参展画廊有7间来自东欧、中东或是亚洲,这是一个Art Basel正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的值得注意的举动,“这些都可以预示未来”。
有的经销商已经看到了它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亚洲人出现在了展会现场,”来自韩国Kukje画廊的Randy Moore说。日本经销商Taka Ishii则表示他认为中国买家尤其渴望参加在瑞士举办的Art Basel而不是ART HK,仅因为Art Basel“在艺术品和参展画廊的质量方面”是一场更好的艺博会。
在参加了两届Art Statements单元之后,北京长征空间在今年将展位移到了主展区。它的负责人卢杰表示他已经看到中国藏家的数量在今年增长了20%-30%。“他们已经打开了他们的思维,”卢杰说。“我们的客户有许多都会直接来找我们,然后我们帮他们安排行程。”这也许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以便能够在巴塞尔找到在家乡的感觉。“巴塞尔并不仅仅是与艺博会相关——这里还有各种博物馆和活动。它能帮助他们产生融入其中的感觉。”
不断发展的亚洲艺术圈应该产生比将一批新的买家带到瑞士更大的效果。它也许能够很好地改变展出艺术品的类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亚洲艺术家需要知名度以便在巴塞尔的场馆中获得空间。又或者他们也许需要被包括到特别策划的历史性展览中,例如McCaffrey Fine Art以“Gutai”为主题的展览。这种类型的战后日本艺术自2005年McCaffrey Fine Art在纽约创立以来就一直成为了其发展计划的一部分,然而在巴塞尔的小规模展览形式仍然有助于西方买家将还不太出名的艺术家放进考虑之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更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将进入西方人的视野中。乌利-希克的藏品可以追溯至1979年(正是社会现实主义的宣传艺术开始衰退的一年),它们应该可以成为一种衡量标准。“鲜少有机会能够邂逅中国当代艺术,因此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ART HK的总监Magnus Renfrew说。“毫无疑问,当人们可以将事物放到一种历史性的环境下时,他们通常会更加有兴趣。而且收集一些作品仍在重要收藏中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是一种优秀的标志。”
“令人激动的”这个词已经被人们大量使用来描述全新的“M+希克收藏”的影响了。长征空间的卢杰就表示:“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自己都被感动了。我们见过许多收藏家们食言的情况,那都不是太好的结局。有的人建立起了严格的收藏体系,然后卖掉了它们。M+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亚洲艺术机构,同样也将是一个展示收藏的乐趣的很好的例子。”
乌利-希克表示他之所以将藏品捐赠给香港是因为香港比大陆更具进步的艺术视野。他的藏品“并不特别是中国所推崇的和谐与美好的典范,而是欧洲那种废除过去、变得激进的艺术的典范,”乌利-希克对记者说。此外,他之所以选择M+主要是因为M+属于由政府资助的西九龙文化区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因此“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M+馆长Lars Nittve介绍说。另外,M+还同意了乌利-希克提出的条款:博物馆将始终展出至少30%的捐赠藏品,并将至少四分之一的展厅面积(总面积为6.5万平方英尺)用于展示自己的捐赠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