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2012春季拍卖会—海派精神与任伯年艺术 2012-06-20 11:59:2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自首届拍卖会起就设有海派书画专场,历年来始终依循学术指导拍卖的理念,致力于发掘和传递海派艺术的文化精神。去年西泠春拍,任伯年《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成交,创下海派书画的最高纪录及任伯年个人单件作品的成交纪录,重塑了海派艺术的价值。

西泠拍卖地处海派艺术的发源地,与海派艺术有天然的亲缘性和熟识度。自首届拍卖会起就设有海派书画专场,历年来始终依循学术指导拍卖的理念,致力于发掘和传递海派艺术的文化精神。去年西泠春拍,任伯年《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成交,创下海派书画的最高纪录及任伯年个人单件作品的成交纪录,重塑了海派艺术的价值。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表示,今年春拍推出任伯年遗珍这一专场,及《颜鲁公写经小像》、《富贵吉祥图》等任伯年书画作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海派艺术雅俗合流的时代审美情趣,勾勒出艺术之家创作、生活的样貌,感受到文人之间的交游之情。

图1  2012西泠春拍 任伯年遗珍专场——任伯年、任堇、任霞家族珍藏雕刻、书画、印章、文房、碑帖

任伯年遗珍专场

——任伯年、任堇、任霞家族珍藏雕刻、书画、印章、文房、碑帖

 

任伯年作为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卓然超群的天才悟性,不仅拓展了中国百余年来绘画程序的传统规范,也给百余年来的中国画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树就了新的里程碑。作为海派第二代传人,其长子任堇、长女任霞也都善书工画,深得家传神韵。此次专场将呈拍任伯年、任堇、任霞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收藏以及与友人的交往互赠作品,完整地呈现任伯年家族的艺术面貌和风格,拍品均由任氏嫡传曾孙提供,涵括任伯年、任堇、任霞印章百余方,书画、杂件过百。其中任伯年存世的雕塑孤品,以及吴昌硕等名家所赠印章将亮相。西泠拍卖能够如此集中地呈献任氏家藏珍品,是托信于任氏后裔,并藉此继续传承和弘扬海派精神。任氏后人亦希望通过西泠拍卖这个平台,让多种形式的作品与藏家见面,令任伯年家族的艺术得以传承,从而更广泛地传播海派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图2-2 任伯年作 紫砂雕塑任淞云小像

存世孤品:任伯年作紫砂雕塑 任淞云小像

 

任伯年之父任淞云(鹤声)对任伯年的绘画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任伯年的肖像画、人物画,之所以栩栩如生,捏塑及制作紫砂茗壶等民间艺术也对任氏的绘画造型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其透彻的立体领悟和空间感,集中体现在任伯年存世的雕塑孤品“任淞云小像”上。

 

郑逸梅在《小阳秋》中说任伯年“寓沪城三牌楼附近,鬻画为活。邻有张紫云者,善以紫砂搏鸦片烟斗,时称紫云斗,价值绝高。伯年见之,忽有触发,罗制佳至紫砂,作为茗壶酒瓯,以及种种器皿,镌书若画款于其。”任伯年来沪后住老城厢三牌楼,虽为多产画家,但其性孤傲,往往先收画酬,以维持家用。在此间,对民艺痴迷,常常流连于捏塑及制作紫砂壶等民间艺人之间,学习创作,却因此荒废了画作,客人往往会为画债上门索要。其夫人为此大怒,把任伯年所作的紫砂壶全部敲碎,其中只有任伯年为纪念其父亲任淞云(鹤声)所塑紫砂肖像留存下来,此像头颈处有裂缝而修补,即为当时所损。有关这件存世孤品的故事,《小阳秋》也曾记载:“捏塑其尊人一像,高三四尺,须眉衣褶,备极工致。日日从事于此,……无以为炊,妻怒,尽举案头所有而掷之地。碎裂不复成器。谨克保存者,即翁像一具耳。” 作为任伯年存世的雕塑孤品,这件将于西泠春拍中亮相的“任淞云小像”,是了解任氏艺术面貌及风格构成的珍贵资料。

 

这件雕塑作品曾在任伯年百年纪念展览会展出,并以珂罗版发行。像旁有任堇的题识:“北方有捏像术,术者与谒倩者深坐对视。徐徐一手抟泥丸,置袖笼中塑之,数将出省视,视似否,不似即更为之。面甫粗具,乃将出点睛。……此先王父淞云公遗像,先处士捏像法取之,侧坐笼袖宛然生前神采也”。此尊塑像高约不到30厘米,上等砂料,生动写意,估价近百万元。人物神态静穆、从容,双目有神;上唇的胡须毫发毕现;衣纹皱折自然俊逸,底座设计、用意也十分精妙。

 

从学徒到职业画家,任伯年不免也因生活所迫而苦闷,而他率真的性格,独立的创见,使他在生活中不断磨砺,涉猎广泛的艺术门类,将民间艺术与传统文人画相结合,最终在艺术的广度和深度上真正远接了中国艺术的传统,成为一个全能的艺术大师,也开创了海派艺术雅俗合流的时代审美精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