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海报)
荷兰留学的青年策展人高原联系我想做个展览,中国和荷兰艺术家进行展览对话与交流,她给我看了荷兰家方案“栖·息”,与我多年想做的“生物?物态”展方案有共同之处,作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状态和环境。我们商榷了几次,定以“生物·生态”为题。我愿望多数的艺术家用生物(动物、植物)来做作品,这样在媒介语言和材料上会给观众以直观的感性体验,与后感性的尸体材料不同,在强调生物媒介的同时,材料不仅仅只是体现材料的功能;也不同于仅仅表达泛生态的展览,更为了生物表达良性的生态理想。因此通过这次展览也可系统以生物材料表达人类的生命启示。“生物与生态”对于我不是陌生的概念,2009年我策划了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青年策展人邀请展——“未来索引:自然?不自然”;2010年了策划了“自然?——龙德轩当代艺术展”;在2010年我为国内年轻的微生物艺术家陈友桐做了个个展“微·生·物”,2012年又在内蒙的沙漠里策划了“ 文化?沙漠——库布其当代艺术展”。同时在2006年我个人开始接触生物艺术,2008年写了一本书《未来艺术档案》,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书中生化变异艺术(第二篇第三章),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章,大量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艺术领域的文献资料,生态艺术的当代特征越来越向人工化发展,现实中生物的格局目前为人工生物和自然生物两种。人工生物以转基因、克隆等科学技术改变了自然生物的部分特性,必然给人类带来伦理和道德的冲击,这个惊天的争议依然在进行之中。这次展览我们也有少数的艺术家运用人工媒介表达这样的新新感受,多数艺术家更多以自然生物作为材料表达生命存在的寓言,其实两种表达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怎样让生物们更好的活着。如果生物是展览表达方式,生态危机则是人类在人工化时代越来越关注的生存困惑。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从认知上使人类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进步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不容质疑的,但这些进步是以人类耐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和道德伦理缺失而付出代价的。人类的巨变通过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了城市化进程;通过科技革命发展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物质欲望需求;还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建立来促使人们的经济发展,然而世界文明价值的概念似乎是以西方空前的消费殖民来夺取话语权。后人类的症结是深知世界早已出了问题,但没有一个国家或联合国有能力改变现状。为了生活得便捷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减排、愿意停止城市化和开采能源。每个国家都在寻求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联合国也成了一个失控的组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