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 2012-07-10 18:16:3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海涛 点击: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中国目前的艺术处在多元的发展期。从形态上说国内的艺术类型和媒介也更加多元化,沉稳化。当然,精英艺术依然潜隐在其中,这些年宋庄品牌的艺术更多地关注生存、生态特征:重视情感、良知、心性、公益、朴素纪实和社群的现象。这些特征都与宋庄相对完整的生态及艺术家对于群落的情感分不开的,也和其它地区艺术现象的不同之处:关注做为人本身的永恒价值的转换。在宋庄让我记忆深刻的生态艺术现象打破当代艺术中点子化、概念空洞的观念表达。

 

所谓“生态艺术”,应该包涵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三组相关的内容和探讨话语。在此三组逻辑关系中,社会生态受文化生态的意识制约,进而影响并改变自然生态。倘使人类不去改变文化生态观和相关的社会生态观,仅仅依赖科技的外在进步和法制的何等完善,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有所改变。

 

回首西方大国崛起的几个因素中,除了经济市场化、体制制度、素质教育之外与殖民侵略、科技人工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关系,这样的革命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文化,然而也带来了利润垄断、利益民主、伦理关系、世界格局的不平衡,生态环境、文化沙漠化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不是国家经济强大了世界就会良性发展,重复利润和机器的冰冷使这样人类不会长久,人的文化出了问题,人类所在的生存环境都会发生变化,精神空了人也就没了。我们近几年想做的展览,更多是希望从人类学、社会学和生态学视角关注群体生态并且积极植入社会发展。展览里群体生态现象的意义重于每个艺术家的作品意义,把艺术作品个体纳入大的群体生态之中,让整个群体生态“活”起来,给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建立一个实际生存的机遇。

 

民族的差异与多元就像一个自然的生态圈不应建立在利益冲突的基础上,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相互挟制和丰富,应该以“地球人”的利益和眼界来关注未来。经济带来的文化精神支点倒塌,必将又带来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一切都在失控状态,“面对危机刹不住车“这才是最可怕的症结,我们应该先搁置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问题,才能保证各“地方”的生存安全。良性的自然物态是我们自然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因此这时我们谈生物时与生态的意义是分不开的。

 

张海涛

2012年5月7日于宋庄美术馆

 


【编辑:王厚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