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代艺术的当前问题是商业媚俗,即上一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所说的“前卫的媚俗化”。“前卫的媚俗”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曾经针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具有另类态度的艺术家,在成功后成批复制统一风格的图像,将艺术的创作当作一种奢侈品生产,这即是商业化;另一部分是那些模仿成功艺术风格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画面只有时尚杂志的水平。
上述两类媚俗的老少两代艺术家,尽管也号称在做“当代艺术”,但实际上跟做"名牌产品"没有什么区别。这两代以媚俗为特征的商业化的当代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像当代工匠一样重复制作同一件产品,这种艺术品的产品化或“奢侈品”化生产,被艺术投资人视为一种“名牌艺术”。
“前卫的庸俗化”,是每一个国家在‘前卫艺术’合法化之后都会产生的现象,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韩国等都是如此,新世纪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终于踏上这条如初期预感的不归路。当代艺术因此不再是前卫的同义词,原先只是小圈子使用的前卫形式,比如观念艺术、波普和新媒体,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髦形式。在这种前卫形式的时髦化之后,当代艺术的内涵却被庸俗化,其核心的前卫精神逐渐被掏空或曲解。
真正的新艺术不应该一开始就是时尚,而是与社会主流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一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由于中国社会对当代艺术的态度发生改变,大量的艺术官员、学院派、艺术投资人及高级白领,无从就当代艺术史的沿革去理解其核心,只能根据当代艺术的表面形式作为一种判断标准。另外,八、九十年代的一部分代表艺术家的商业化和拍卖业不负责任的市场炒作也误导了社会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艺术观。
掌握了大量权力资源的主流群体,对当代艺术的判断因此简单化、曲解化。比如,他们觉得只要使用了拼贴、装置和投影仪就一定是前卫艺术,实际上,当代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前卫探索,而不是多媒体形式。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被等同一种时尚,这也是中产阶级的一个普遍误解,杰出的当代艺术恰恰是跟主流时尚保持距离的。
当代艺术的合法化和社会化造成文化官员、中产阶级和年轻艺术家的误解,可能是当代艺术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因为当代艺术的启蒙只能通过各阶层在参与艺术收藏、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举办展览和评选、媒体报道和时尚沙龙中,通过走弯路、付学费和资源浪费的模式来完成当代艺术的启蒙,这是一个只能经此路径的社会代价。
【编辑:郭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