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古还是藏今之如何投资中国书画 2012-07-19 13:09:56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
尽管今年春拍的结果让很多人感到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凉意,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还是以近3亿元的天价成交,延续了近年来现当代书画家作品“逢拍必有高价出”的神话。似乎,现当代的书画作品更能为市场所认可;似乎,中国的收藏家们更多地存在一种“厚今薄古”的心态。

齐白石、齐良芷合作的草虫六屏之一

 

尽管今年春拍的结果让很多人感到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凉意,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还是以近3亿元的天价成交,延续了近年来现当代书画家作品“逢拍必有高价出”的神话。似乎,现当代的书画作品更能为市场所认可;似乎,中国的收藏家们更多地存在一种“厚今薄古”的心态。

 

其实,古书画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艺术魅力。日前,“国宝·耆英会”广州巡展鉴赏会在岭南会举行,这次鉴赏会在展示被奉为至宝的北宋《文潞公耆英会图》的同时,还带来了倪瓒的《苍林茅屋图》、乾隆的《林谷双清手卷》等一批精品。这些古老的艺术品虽饱经沧桑岁月,但仍令观者惊叹。

 

那么,对投资书画的藏家而言,到底应该藏“古”还是藏“今”呢?下面,我们就听听各方专家的意见。

 

正方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

“厚今薄古”事出有因

 

古代书画等作品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其文物价值,现当代书画作品的意义则更多体现在其审美价值,当代藏家们“厚今薄古”的选择倾向,事出有因。

 

首先,古书画在鉴定真假方面就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古代名家,同时代的人就在仿造他们的作品,单凭纸绢、印章这些方面来判断,很难;现在的鉴定队伍也良莠不齐,导致专家的鉴定意见难以统一,藏家自然就不敢放心地买了。

 

其次,历朝历代的书画名品基本为皇家所藏,记录在册,到了现在,大部分都进了公立博物馆、美术馆,流入民间的很少,本身名作的存世量就不多,能够流通的更少,自然也就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三,纸本书画由于纸张很容易脆化,在保存上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也令藏家望而却步。

 

另外,古代名作真品价格高,买一张就得投入大量资金,不是一般藏家所愿意承受的。

 

所以,这些蕴含了历史性、知识性的古书画,更多的应该是由国家博物馆等公立机构来收藏和展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我常常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收藏家自有一代藏家要做的事情。当代艺术家要成长起来,就要靠这个时代的收藏家去推动,要由他们来发现、培育出这个时代的名家、大家。而且与价位已经够高的古代书画比起来,很多现当代书画家的优秀作品,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同时,收藏家也比较容易找到书画家本人及其亲属进行沟通和甄别;在审美上,现当代书画家也能给予同时代人以深刻的艺术文化滋养。艺术创作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的部分,当代的文化观念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书画等艺术门类讲究的是传承,授徒方式是一对一的,现当代学院化教育则让艺术家的学养来自于各方各面,甚至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使得艺术上的创新不断涌现,也更能给予当代人启发和影响。

 

当然,要成为一名称得上家的收藏者,并不在于你投入多少个亿去收藏艺术品,更在于你有一双慧眼,有前瞻意识,能够去发掘在美术史上真正有学术性贡献、在未来的历史定位中能够稳稳站住脚的书画家。像黄宾虹的山水画,在当时的人看来很另类,在世时作品老卖不出去,但现在黄宾虹的作品卖得多好。所以,收藏中的前瞻意识是多么重要。

 

此外,收藏家不能单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或猎奇的心态去收藏,而要耐心地在收藏中学习鉴赏,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静候作品的升值。之前有很多江湖画家到处游荡,自称什么“猫王”、“牡丹王”,很多有钱的企业家受到这些名头的蛊惑,就一批一批地收。现在他们越来越明白了,这样的江湖画家,在艺术史上是不可能留下一鳞半爪的,所以不再受骗上当了。收藏家们在逐步成熟,这也是个可喜的现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