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展览现场(左起):张震宇、梁半、欧劲、张薇、龚阿杰、刘旭东
编者按: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达的微时代,“@”成为了最为直接的一种交流方式。它带有一定的指向性、言语性,而这种便、捷、快的交流方式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2012年7月21日(99艺术网 张长收)下午三点,由青年策展人龚阿杰与张薇携手策划的展览“@me”在香港当代美术馆隆重开幕。参与此次展览的艺术家有梁半、刘旭东、欧劲、张震宇等人,他们从对视觉与符号的反思、对意识形态的反思、对信息的判断与反思、对展览本身的反思等角度出发将当代人的心境与时代对等思考。艺术家不能消极地存在,他的职能也不是被动地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
欧劲的作品《矩形的分割A》
第一展示板块:对视觉与符号的反思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时代,每个视觉符号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受到事物本体和群体主观意念的影响。而且每个个体在被动接受到信息时,都会潜意识的根据群体的主观意识对符号本身进行重构。欧劲的作品《矩形的分割A》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纯粹的视觉符号来呈现事物的本质,同时又不受时空和群体主观意识的改变。
《影帝》梁半 2011年 单品录像 30分钟
第二展示板块:对意识形态的反思
话语权和舆论权的失衡致使信息的扭曲、不对等、不透明。如今,只要一部手机,一个微账号,随时随地的进行分享、交流、沟通,一个简单的“@”便可将无数的丑恶得以曝晒、让美好得以长存。世界越来越透明,这都在关注与被关注中、监督与被监督时、@与被@间。传统的主流媒体长期在意识形态的紧箍咒下,已丧失了独立性和公正性。
在梁半的录像作品《影帝》中,两位业余网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演一场巅峰对决,过程中两人努力表现出令人惊叹球技的同时不忘彰显偶像派风范,极强的表演能力和真实的拍球声音似乎让人忘记了这是一场无球的比赛,现场是那么地真实却又荒诞至极!这不仅仅是一种自嘲式的创作,更是对这个时代所存在的重症思考。
《双喜》刘旭东 2011年 材质:亚克力、led灯、丝网 105×130cm
《阅读》张震宇 2007年 材质:报纸纸浆 115×150cm
第三展示板块:对信息的判断与反思
在这个信息传播高速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一种虚拟而又带有时效性的平台,数以亿计的信息铺天盖地,如何把控好自身与信息的关联性是个体处理信息过剩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信息价值所在。
在该展示版块中,艺术家刘旭东和张震宇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中有异曲同工之处。前者通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和信息进行分解,将信息量化、数据化,在反复记录与刻度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个人对事物解读的尺度与标准。后者通过搜集不同城市的灰尘,进行反复打磨,最终形成镜面效果。在此过程中,艺术家以“尘埃落定”的方式来捕捉城市信息,每一次的打磨都是对这座城市的再解读,通过时间、信息、意念的反复叠加,从而构建出一张全新的城市表情。
第四展示板块:对展览本身的反思
将展览置于微博中讨论,有问必答,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微博来质疑我们的展览,所有人都可以向艺术家提出疑问。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1日。
结束语: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认为:艺术家的存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存在,他通过对当下存在即为对在世整体存在的介入而体现自己的作用。这就是艺术家的责任。两位策展人和四位艺术家,作为年轻一代的他们选择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纯粹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艺术创作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时代要进步,艺术要发展,人们就必须学会反思。自我反思是一种开始,而向大众传播这种反思的必要性是艺术家应当负起的责任。
【在线展览】@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