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质笔筒首推清三代 2012-07-25 15:15:15 来源:《鉴宝》 作者:苏勇  点击:
说到文房用具中的笔筒,很多人脑海中会出现那些雕刻精美、纹理天然的竹木笔筒,收藏爱好者也多以这类器物为重。实际上,瓷器王国的历代能工巧匠也烧造了众多工艺精绝的瓷质笔筒。从拍卖纪录可见,瓷质笔筒近年屡创佳绩,在整体价位上,丝毫不逊色于竹木制品。

清中晚期制品价格偏低

  

及至嘉庆、道光两朝,清代瓷笔筒生产步入另一个阶段,此时仍以粉彩为主要品种,形状以细高为主,纹饰以人物等居多,较为侧重观赏性。此时的另一特点是雕瓷笔筒开始出现,多模仿竹雕器物,以黄釉雕瓷笔筒最为出色。官窑多有纪年款识,民窑有堂名款或刻工名号。雕瓷的著名工匠有陈国治、王炳荣、汤源和等人。晚清瓷笔筒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泛灰,青花浮于器表,多有六字青花款和六字红彩图章款。

  

从拍场上看,清中晚期瓷笔筒的成交价较之清三代制品有明显差距。2008年,一件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福寿六方笔筒在北京匡时春拍中,仅以45.92万元成交。此笔筒造型别致,匀分六面,施以松石绿釉为地,各绘祥蝠、寿、桃、盘结、宝相花诸等瑞物,描饰金彩,华丽雍容。底具金彩篆书款,品格甚高。其绿地厚润匀净,诸彩妍亮无比,仍不失前朝繁缛佚丽之气。目前拍卖价最高的道光瓷质笔筒则是在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以310.5万元成交的清道光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此件秀巧雅致,外壁以线描法与点涂法绘就“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两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妍丽清雅的釉里红,莹润皙白 的胎釉,相益彰显,凸现出道光御瓷的非凡品味。

  

王步制笔筒风采独具

  

除清三代制品外,在瓷质笔筒拍卖成交前十位的榜单中,还有出自民国制瓷大师、珠山八友之一王步的一件作品。在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中,王步青花花鸟四方笔筒以575万元成交,此件四方形笔筒,胎质细腻,釉色润白,上以淡雅青花绘制花鸟纹饰,呈现出笔意简练、水色莹澈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王步大师高超的工艺水平。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长湖、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斋名愿闻吾过之斋。擅绘青花,世称“青花大王”。他自幼学绘青花,喜画极为工细的鸟食罐、小文房等。继同景德镇陶瓷实业名家吴霭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后受珠山八友王琦等人影响,习练中国画,并以兼工带写的笔法绘制青花人物、山水、花鸟,晚年喜绘大笔挂果、花鸟、鱼虫,并常用釉里红、淡紫金等高温颜料作青花斗彩。其作品浑厚苍老,笔力雄健,成就卓 著,瓷坛有“青花大王”之美名。在2011年春拍中,另有一件王步青花文治武功图菱形笔筒在北京长风以397.6万元成交,此笔筒是王步晚年罕见的佳作,胎釉上乘,造型讲究,青花发色沉着,笔法精到,题材立意高古,气韵生动,画面古朴淡雅,笔情墨趣,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代表王步绘瓷的最高成就。笔筒一面绘一壶、一 花、一砚,笔法潇洒,而又细笔勾勒,生动形象,浓淡相宜,清新淡雅,上题唐人李山甫五言绝句《咏歙砚》诗:“追琢它山石,方圆一勺深。抱才惟守墨,求用每虚心。波浪因文起,尘挨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另面绘一弓、一弦、一箭,线条流畅,一气呵成,上题元人张弘范《射柳》诗:“年少将军耀武威, 人如轻燕马如飞。黄金箭落星三点,白玉弓开月一围。箫鼓声中惊霹雳,绮罗筵上动光辉。回头笑煞无功子,羞对熏风脱锦衣”。印文“长湖”、“王步”, 落款“癸卯竹溪作”,底书“景德镇制”,款识一应俱全,纪年详尽。如此精美完整同类器物,多为馆藏,民间难得一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王步青花山水花鸟四方笔筒,江西省工艺美术馆藏的牡丹图瓷板。器形、纹饰及发色,与之异曲同工之美。王步晚年作品大多运用青花分水技法处理画面,而此件作品则“细微处毫发毕现”,可见当年作者倾注心血之深。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