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寻城记武汉站】探寻武汉新兴收藏市场二 2012-07-31 11:11: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在“收藏寻城记”成都站和长沙站圆满落幕后,7月29日下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的“收藏寻城记”于武汉马哥孛罗酒店再次扬帆“中国收藏文化发现之旅”。论坛主要是围绕着湖北省的文化传统,探讨到底什么才是湖北的文化特质呢?这些文化特质对于湖北的艺术品收藏有什么影响

杜建国:武汉的艺术市场有点“抱歉”

 

杜建国对武汉市场有自己的看法,谈到了强化引导收藏跟打造品牌。
 

“论坛选择武汉作为一站我觉得是有远见的。”武汉是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方,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提出了中三角的发展观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地方,收藏也会有发展,经济的助推,文化底蕴相结合应该成为地理收藏的特征。
 

“我觉得论坛讨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在谈论收藏的时候强调文化意义和文化的意韵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两点建议:一要强化引导。引导大家把它的目光集中到体味艺术品,文物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上来,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它的经济价值。“我们做文化工作,接触到很多的收藏家,真正的大家是重视艺术品本身价值的”,比如说《富春山居图》,里面的历史跟故事有非常好的艺术价值的呈现。“我们在去年五月举行了收藏家捐赠书籍和文物50周年的纪念展,他捐赠给我们的古籍善本至今仍然是湖北省图书馆里面的镇馆之宝。
 

二要打造品牌。艺术家、收藏机构、收藏家,都有要品牌意识,运用成熟的市场操作进行收藏,成为整个市场发展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道德底线没有,艺术的鉴赏没有,那么收藏就是低端的,甚至是低级的。“我建议要有品牌意识。无论是收藏机构还是艺术家,还是收藏家,把自己的收藏以文化作为底蕴,这样对于整个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要意义。”
 

湖北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现在也进入了百万俱乐部了,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湖北的艺术品市场,湖北的收藏市场还不是一个很热的地方,和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文化发展都还是不相称的,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收藏机构,更多的收藏家,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收藏领域,这样我们的收藏市场才会更好的发展和繁荣。”


        樊枫:养人与留人两难全

 

樊枫认为武汉适合养人,却留不下人。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接收的信息量很多很广,“武汉的文化很不好定位,有楚文化、黄鹤楼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码头文化...好像没有定位就成了武汉的定位。”武汉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为美术确实做出过贡献,那就是八五思潮。这里曾经举办过很多的展览,还有《美术思潮》杂志,很多外地人想要前卫跟先锋一点,可能当时收到传统势力的排斥,但是在武汉得到了发挥的机遇。
 

“特别是以前的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周邵华,他当时作为领导武汉美术界的主要领导人,思想比较解放,所以王广义在这里实现过他的创作思想。油画、版画、国画、雕塑都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个地方是非常养人的地方。但是反过来说,这个地方不适合留人,这些人又纷纷走掉了,可能原因也是很方面的。”
 

为什么湖北有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过去没有固定的文化传统模式,它不像别的省会有参照系统,有优秀的杰出人才,“米芾离我们太远了,谁认识呢?”正因为没有这样一种传统模式的覆盖,使得这个地方有一种非常解放的思想,因为地处交通要地,见的比较多,方方面面从来不陌生,有自己各方面的观点,看法和观念。成就了这里拥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模式,“我就联想起来,也许是这样的地理位置,楚文化和过去的文物,省博里面的那些青铜雕塑,漆器,现在看起来都很惊讶,看了以后也并没有非常熟悉和认识,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很有积淀的地方,也很有创造精神的一个地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没有留下传统。”

 

万全文:我敬佩收藏家

 

在“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万全文表示自己很敬佩收藏家。

 

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武汉近郊近几年发掘的盘龙古城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跟青铜、陶器,楚文化一直独领风骚。近代工业造就了辛亥革命的诞生,湖北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体现在此。这么多的历史文化数过来,应该对湖北现在的影响至深至远。“我对收藏家非常的敬佩,一个是眼力,第二个是魄力,第三个是实力。首先要敢认,认了之后还要有魄力拿下来,拿下来之后还需要有经济实力。徐先生(徐行可)应该是我们近代武汉最大的收藏家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的收藏故事有很多,有几次都是举全家之力购买几件或者一批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建国之后分两次把这些东西都捐给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字画主要是他捐赠的。”
 

从收藏来讲,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有几个方面,可以上拍卖市场的,有的是不用去上拍卖的,比如青铜器明文规定不用去拍,但是有些民间收藏是可以的。还有现代艺术品的收藏,我们现在艺术市场的发展必须有赖于收藏家的支持,如果没有收藏市场,现代艺术要发展是很难的。

 

收藏品的归属问题,“中国人的习惯就是把自己创造的财富留给子孙,恨不得传承万代;但是在西方,博物馆的藏品至少有70—80%都是靠收藏家捐赠。艺术品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如果秘不示人,艺术品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我希望我们的收藏家能够在一定的机会下把艺术品捐给博物馆也好,或者采取方式在博物馆进行展览,让艺术品能够跟社会公众来一起互动,我想社会大众快乐,作为收藏家来讲也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

 

李乃蔚:看好武汉收藏前景

 

“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李乃蔚看好武汉收藏前景。

 

只要谈到艺术创新基本离不开湖北,“八五思潮”之后,湖北的艺术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不像广东、江浙、闽南那一带风格的取向非常集中。“从艺术发展的规律来说这是一个好事,这可能跟我们的传统没有那么丰富,没有那么扎实有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可能湖北人的敢为人先就在这里体现了。”
 

李老师觉得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可能是未来湖北地区艺术品的一个大取向。去年武汉画院做了展览,完了之后请北京的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针对展览做评,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五楼进行展示,研讨会的时候有人提出“武汉画派未尝不可”的思路,
 

武汉的美术力量前景应该很可观,而且后继有人,现在学院里面出来的中青年很不错,有些已经在全国展露头角了。作为画家,李老师在接触藏家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心得:我是搞工笔人物的,广东有一个藏家朋友跟我谈工笔具体到技法,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包括我的长处与短处,“这是藏家吗,这简直是画家了!”随着湖北武汉的经济越来越好,估计武汉的藏家专业性方面越来越好,一旦藏家走向专业性可能对画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说随着藏家的眼界提高,等于是撵着画家拼命搞创作。我很看好湖北武汉的收藏前景,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慢慢在起步,而且有些方面做得很不错。”

 

董国强:希望武汉出好画廊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谈到艺术市场的一级跟二级情况。理论上来说,拍卖公司是艺术家市场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是画廊。现在多关注的是一级,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此,什么行业赚钱资金就往哪里去,做拍卖公司投资见效比较快,大批的资金进入到拍卖领域,进入到画廊的比较少,“这就造成了目前的中国拥有可跟国外抗衡的拍卖公司,却没有可媲美的画廊。”
 

没有好的画廊,艺术家就不能得到好的包装,一级市场相对比较薄弱,画家更多和二级市场直接沟通,“通过这样的论坛活动,我希望武汉艺术家能够受到社会的重视,能够有和它的作品价值相对应的价格,需要有好的画廊介入,我们也希望武汉地区能够出现好的画廊,好的画廊越多、整体实力越强,我们的艺术品市场其实才是真正的繁荣,仅靠拍卖公司是不够的,拍卖公司其实是艺术品实现价格的一个平台,真正的艺术工作得靠画廊,靠艺术品经纪人。”

 

樊枫:画是要用看的,而不是用耳朵听的

 

在“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樊枫谈到了美术馆的工作。
 

“视觉艺术可以说是所有门类的艺术最难得还原到它本体质量的一种艺术门类,比如判断文学,判断电影,判断舞蹈,包括判断一个晚会小品怎么样,老百姓都可以基本上说出好和不好的一面,基本可以说出一点道理,还能够摸到一点门。但是艺术是最难还原。”目前来看,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这就是媒体的作用。前不久在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班,各位与会人员就谈到中国的美术馆和国外的美术馆的比较,“中国很多是人在前,画在后,而国外是画在前,人在后”。就现在来讲,很多的收藏家不是看画家,而是用耳朵去听,听说谁画的好就拼命的买,好在哪里自己也不懂。“我听说有一个藏家在拍卖会上买方力钧的画,一边找座位一边举牌,实际上他并不太懂方的画。”

 

前不久谈到艺术市场的泡沫,什么是泡沫?通俗地讲就是不值钱的东西叫泡沫;另外来讲,泡沫说明有人为操作的因素,要把它排除掉。还有标准的不确定。国外收藏家去买画不是先看人的,看了画以后再去找作者。“有时候看了一个展览回来,我从来都记不住人名,但是对画的描述可以很清楚。”

 

美术馆每年收藏经费非常有限,就是几百万块钱,根据现在私藏的发展,美术馆买一个零角都买不到,美术馆要做什么呢?第一,别让媒体瞎说。我们对一个人还是要有度的评价;第二,在选择展览的方面,要有专业眼光,最起码展览办出来之后专业人员会有评判。我们美术馆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内容,每次展览都要商量,而且叮嘱一定要做好。尽可能去收藏那些还没有出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最起码还没有出很大名艺术家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在目前阶段比较正常,比较健康,“我们判断他能够有所发展,而不是我们听到谁的好就马上办展览,我们要有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体现出美术馆的水平,你要自己的判断。”
 

樊枫曾经对策展的批评家进行过指责:‘你们没有正儿八经的艺术批评,你们好意思。’”那些批评家说主要是批评家挣的钱太少,“这样一些人就不会用耳朵去想。画是眼睛看的,不是耳朵听的,要扭转这个局面,“现在美术馆正在做这种调节作用,能够做多少很难得预料,我们只能说尽力而为。”

 

刘宇:收藏其实是生态问题

 

“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刘宇谈到了收藏的生态跟机制问题。

 

有时候谈收藏,好像认为经济上去了这个地方的投资收藏就会好,不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的收藏好其实是生态环境,一群收藏者,一群创作者,是链条的问题。武汉、湖北甚至全国,都有美术教育薄弱的问题,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值得收藏的作品,什么是值得投资的作品,“我觉得基础性的教育做得太少,都有一点急功近利,哪些地方投资多就往哪个地方流。”国外的小孩从上幼儿园都在美术大环境下熏陶,不用提示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他有自己的判断,美术教育是一个城市最大的缺失。“不是所有人都去读过美术学院,都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很多美术机构和相关的机构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我觉得良好的愿望是跟机制分不开的,我们都想把湖北的艺术家推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去,但是要有手段、办法和机制。”湖北严格意义上的画廊基本上没有,这是制约湖北投资市场发展跟艺术作品价格的原因,而北京是一个国际市场,哪个城市跟它相比都是自讨没趣。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成都、长沙。现在收藏家的眼光越来越高,专业性的需要在呼唤画廊,因为画廊可以把一个艺术家的发展趋势以及没有呈现的价值呈现出来。“湖北没有10到20个全国一流的画廊价格也是很难上去的,市场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画廊的机制非常重要。”

 

刘宇:收藏跟投资不应混淆

 

刘宇认为收藏跟投资应该分开讲。

 

现在很多人容易把收藏跟投资混为一谈,现在成了一个全民收藏投资的潮流,“做收藏没有什么话说,你想收藏什么就收藏什么,跟你自己相关的东西也可以,但是投资还是少数人的事情,不是大多数人的事情,太多的散股进去对这个市场也没有大的帮助。大的投资还是要在基于画廊机制比较发达的情况下,画廊发展了以后投资才有标准。”刘宇赞成大多数人做一般的收藏。

 

国家对中部的市场是鼓励消费,很多艺术品很多是需要进入消费领域中去的,所以价格不用太高,让更多老百姓可以来接受。能够真正作为投资的艺术家也应该是少数,近10年历史上看,中国所有艺术家版权加起来也就是这么多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是要进入到消费领域中去,不一定要进入投资领域中。

 

“潮流与传统这个主题特别好,前两天看到英国奥运会的开幕式 ,张艺谋为北京奥运做了那么大的一个系列,把中国5000年历史重演了一遍;但是英国奥运会开幕式用一个小时就把英国现当代的东西展现出来了,我们在继承传统的东西上还要引领时代的潮流。”武汉市要建立国家中心城市,这块的文化能不能在全国或者是代表国家参与世界上的竞争,这是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李乃蔚:消费跟收藏是两个概念

 

李乃蔚认为收藏跟投资是两个概念。

 

“不光是湖北,全国都是这样的,很多藏家就是直接到画家手上去拿画,因为画廊没有把他抬到一个高度。现在大家以某个画家的成功范例都是以拍卖来说,好像没有谁去说某某画廊把某个画家做成功了。”画廊历史上叫画店,跟现在的状况不一样,现在的画廊机制整个按西方的画廊体系来模仿。严格来说西方的画廊体系是分等级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画廊是最低的。用中国人的理解,可能是先进入四级画廊,然后晋级,后来了解不是这样,“人家选择一级就是一级,四级就是四级,一步切入。”因为画廊是分等级的,画家也是分等级的,要根据它的理念,它的艺术需求,以及所针对的客户来定,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国内的画廊一下子做到西方的画廊体系是不可能的。
 

关于听画而不是看画的问题,“是因为我们把美术消费和艺术品收藏混淆了,收藏家一般指向明确,收藏某一个艺术家某个风格某一类作品,比如说,丹麦有一批专业收藏家专门收藏波斯系列画,据说有一个女富豪一辈子收了几百张,藏家都是专家。”目前的艺术市场还是处于初期阶段,收藏跟消费是两个概念。

 

董国强VS李乃蔚:泡沫多未必是坏事

 

董国强和李乃蔚就藏友提出的收藏泡沫进行了一个讨论。藏友认为武汉的艺术市场缺少 泡沫,僵硬和传统的标准却很多。

 

“武汉地区的收藏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专家;艺术家的作品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这是很正 常的,作为藏家要欣赏一个东西是个人的意愿。”李乃伟认为泡沫少可能跟艺术市场的声势小有关,“泡沫多说起来是 不好,但是也有有利的地方,起码声势造出来了,起码引起社会对它的关注。”

 

董国强先生觉得泡沫是一个市场相对繁荣的典型现象,市场越繁荣,泡沫在里面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其实您认为武汉 收藏市场相对来说还不是很繁荣,我也有体会,我自己也是从事书法创作的,我们看着书法报长大的,《书法报》从84 年创刊,那时候全国没有竞争,书法报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人手一份的。武汉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比如徐本一先生, 如果没有过去的书法事件完全可以是中国书协副主席的。我也了解了一下这边书法的价格就不如其他的省市,甚至不如 很多比湖北经济发展水平还要低的省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湖北无论绘画还是书法,从90年代的时候在国内 都是很有影响的,而且是属于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地区,但是从市场来说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 成的。

 

【相关资讯】

【收藏寻城记武汉站】探寻武汉新兴收藏市场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