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与传媒的共生(上) 2012-08-01 10:14:52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家驳  点击:
世上三百六十行,大概没有几个行业不需要媒体的帮助,但是也没有哪一行像拍卖一样,离开媒体就不能生存!同样,媒体广泛关注各个行业,但是也没有像关注拍卖那样热情洋溢!

世上三百六十行,大概没有几个行业不需要媒体的帮助,但是也没有哪一行像拍卖一样,离开媒体就不能生存!同样,媒体广泛关注各个行业,但是也没有像关注拍卖那样热情洋溢!

  

纵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拍卖业恢复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二十几个年头。这二十几个年拍卖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猛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行业同仁的努力、政策法律的支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借助于传媒业一路相随,呼号鼓舞。传媒业对拍卖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能够忘记的!现仅举几个节点性例子,加以说明。

 结缘

 

一、结缘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拍卖业开始恢复,这一新生事物,自一开始就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1988年5月14日,北京市拍卖市场在民族文化宫西厅举办成立大会暨首场拍卖会。到场竞买者、观摩者近五百人,其中就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分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商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十七家新闻媒体的三十二位记者。随着大会宣布开始、北京市副市长的贺词、拍卖师一口口叫价、竞买者一次次举牌和一声声表示成交的清脆锣声(当时北京市拍卖市场拍卖师用锣),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忙得不亦乐乎,闪光灯犹如繁星闪烁,来自全场各个角落。场面十分热烈。

  

当天下午,新华社就发了通稿;晚6:30分,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就播出了这条新闻,速度之快,令人叹服;晚上,10点钟,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了报导;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商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以及一些外省市的主流媒体都在要闻版面刊发了热情洋溢的文章。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这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场由新生的拍卖企业举办的具有历史意义拍卖会。自此,中国拍卖业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救业

  

广州、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吉林、辽宁等地区成立的第一批拍卖企业,都有过新张之喜的兴奋,也都曾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然而,好景不长,很快都陷入了无货可拍的窘境。为尽快摆脱困境。

  

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这些新生的拍卖企业呼吁下,原商业部召集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八城市商业主管部和八家企业,在北京召开了“八城市拍卖行业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还邀请了新华社北京分社、《经济时报》和《中国商业报》的记者参加会议。新华社北京分社所派记者就是经常报道商业改革动态的记者——倪小林。

  

她参加这次拍卖行业汇报情况、总结经验、呼吁政策的座谈会后,一展身手,再创辉煌

  

会上,拍卖企业各诉苦衷,反映了一些部门在处理罚没物资、无主财产和其它公物方面的不正之风,强调了公开拍卖这些物资的必要性。

  

倪小林认认真真的参加了三天会议,详细的记录了每一位与会人员的发言。会后她决定做一番深入的调查核实工作,她先后走访了工商部门、公安部门、法院、海关和一些手中有物资处理权的国营企业。通过调查,弄清了前述物资的来龙去脉,在她的调查中发现:某些有物资处理权的部门将当时非常紧俏的彩色电视机仅以100元的低价销售;某地缉私缴获的“555”牌香烟也仅以每包0.。3元钱的价格内部私分(当时在广州“555”牌香烟每盒售价12元)等触目惊心的事实。她不仅感到国家的资产在严重流失,而且行业不正之风的漫延将损坏政府管理部门的形象。公物处理走公开拍卖之路势在必行。出于记者的责任感,她认为:必须将这一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反映出来,于是她写了一篇名为“有关人士建议建立国家拍卖行堵住公物处理中的不正之风”的文章,然而她又认为有些情况不宜公开发表,所以她放弃了新华社通稿的形式,而采取了在新华社为领导机关提供重要信息的《国内动态清样》(内参)上刊登这篇文章的办法,这个办法得到了社领导的支持。

  

这篇文章不仅列举大量的事实,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公物处理的暗箱操作即损坏了国家的利益也腐蚀了一批干部,损坏了政府机关,执法部门的形象。”文章还提出了建立国家拍卖行对公物实行公开拍卖的建议,同时希望国家制订出对海关、公商、公安等部奖励政策。

  

1988年12月5日,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看到了这份内参,并在倪小林这篇文章的重点之处画上几条粗粗的横线,并做了“请体改委研究,可商有关部门提出方案”的批语。

 

12月24日,国家体改委召集包括在京拍卖企业在内的有关部门会议,研究贯彻李鹏总理批示精神;1989年3月22日,体改委拿出了《关于开展拍卖业务,建立市场的意见》;同月,国务院批转的体改委《1989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中明确指出“在若干中心城市试办拍卖市场,开展各类公物的拍卖业务”;

  

1991年10月,体改委,商业部联合再次召开“八城市拍卖企业座谈会”,进一步“,听取汇报,总结经验”;1992年,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同志在国务院办公会上,汇报了我们拍卖业的试点情况,李鹏总理做四点重要指示;

  

199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对我国拍卖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国办发[1992]48号文件)。

 

 

48号文件

 

《48号文件》的颁布,大大激发了各地方政府的热情,全国各省市拍卖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拍卖成交额也以几何级数增长。据统计1993年,全国有拍卖企业120家,年成交额在1亿元左右;1994年,全国拍卖企业增加到200家,年拍卖成交额达10亿元;1995年全国拍卖企业有300多家,年拍卖成交额达80亿元.。

  

我想可以这样说:拍卖业吸引了媒体;媒体影响了政府;政府推动了拍卖业的发展拍卖业的发展激发媒体对拍卖业关注的热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