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竞拍九方皋历程 2012-08-07 14:22:36 来源:大江南收藏 点击:
只要艺术品是作为一种买卖的温床,它永远都是钱多了就高,钱少了就低,它不存在什么调整。从1985年到今天,我经历了多次经济低潮带来的书画低潮,包括经济高潮对书画带来的高潮。所以现在那些所谓的调整或者理性的说法,我认为意义不大。

张振宇披露竞拍九方皋历程

徐悲鸿作品《九方皋》

 

记者:今年的春拍已经基本结束了,请您谈一下今年春拍艺术市场在调整的大环境下有什么新的变化和趋势?

 

张振宇:应该是不存在什么新的变化,有一点倒是真实的,出手的人都理智多了。其实每一年都是上演着这些戏,不管是谁轮番上场都是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而已。按理说应该是少一点的时候抢得更凶,但综合这两年的情况看是多的时候抢得反而凶,少的时候反而抢得不凶,这看上去就像一个真实的击鼓传花的故事了。就是鼓声越激烈,大家传得越凶猛,传得就越快;现在鼓声稀了,声音也小了,传得也慢了。主要还是因为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家从各行各业中能调出来买艺术品的资金不像过去那么多。

 

还有一点就是经过了2010、2011这两年比较高亢的洒钱玩法,调动了很多资本入局,结果其实是让收藏变了味。很多好画是被资本入局瓜分了,它并不是说大家富有了,买些画来欣赏,然后在画中找到精神的慰藉,这样的话,艺术品不会短期之间那么暴涨。所以通过这两年的资本入局,艺术品确实是被作为一种资源瓜分比较多,真实的收藏购买力在急剧下降,现在市场明显下调了以后,反而让一些过去真实爱画的人还有机会买一些藏品,否则根本没他们的事,优秀的作品都被持资本的人拿走了。艺术品一度作为一种资源的掠夺和炒作,对文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盛世收藏买的画要读,读了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让自己的品性高洁。最好是不光自己读,还拿出来让大家分享,群策群力印成书办展览。买了以后就把它包着束之高阁,等到价钱高了又拿出来卖,这对文化对我们的后代没有任何好处。

 

还有一种玩法可归为摧残玩法,就是这场买来下场卖,甚至一季拍卖里卖两三回。大家都觉得这个资源很紧俏,我上一场没抢到,这一场我要抢到,这种玩法就让艺术品买下来连解读都没解读,就投入新一轮的市场转手。就跟炒股票一样,跟炒任何一种东西都一样了。艺术品是艺术家们经过漫长的学习、漫长的实践创作出来的人类精神食粮,这怎么能当成股票、物质来炒!

 

记者:截止六月上旬,艺术品上拍总数为13.76万件,较去年同期上拍数量萎缩近50%,成交总数5.9万件,仅为去年成交数量的40.7%,成交总额为115.51亿元人民币,仅为去年春拍的1/4。您怎样看待今年市场缩水,数字下滑这样一个现象?您觉得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多久,对未来的期许又是怎样的?

 

张振宇:持续多久还是跟大环境有关系,如果说大家手头都宽裕了,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把艺术品投资当作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因为管理它很容易,只要买之前请人把好眼,然后买下来往家里保险柜一放就可以了(笑)。所以这种状况持续多久,这要看我们大的经济环境,如果我们的经济环境又热火了,大家手上的现金流又充裕了,那么艺术品市场肯定就又现高潮了。艺术品市场真正的好是艺术品真能进入到大家通过喜好达至领略精神芳美的把玩,那个时候的艺术品市场就真正了不起啦!大家通过把玩艺术品,既丰富了视野,又提高了情操,丰富了对人生的认识,真正玩了一定的时间,再拿出去交易,把自己没玩过的好物买回来,大家都做这种有益的交换,这种玩法才是最有意义和健康的玩法。我感觉可能要十年八年后可以进入到这种阶段。现在已有一些人开始注意艺术品本身的价值问题,这可是文化价值而不是价格价值的问题。我在“中国艺术品网”的“爱物琐记”就是刻意通过对艺术品的解读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其和我们人生关联的诸多建设性意义。为了方便一些不会上网的朋友们阅读,我还在《新华日报》旗下的《大江南收藏》上进行了每周的刊发。

 

记者:对于今年的春拍市场,许多人认为2012年艺术市场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但是也不乏一些人士觉得今年的艺术市场也有它的契机存在。对于不追求短期利益的收藏爱好者来说, 2012年春拍市场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买入时机,您是怎么看的?

 

张振宇:肯定是这样的,其实我不管价多高我都在不停地买,价低的时候我买的当然更多些。我是从1985年买到现在没有停过手的人,价格的起伏早已司空见惯,我认为今年是买艺术品不错的时候,因为很多炒货的人,手上炒货的运转能力没有了,很多三角债、四角债近年都缠绕在市场,这样就丧失了盘活货源的能力,自然造成了接货的人的骤减,有能力购买的人面对这样的购买环境当然就舒服了,由此造就了现在很多艺术品出来价钱都不高的原因。等大家手上现金流足了肯定还是会疯抢,所以我认为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