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寻城记报告之一:成都——私人收藏的千年复兴 2012-08-24 13:34: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二晓 点击:
成都地区的收藏,始于汉代,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众位大师都曾经到川进行创作,并留下了重要的作品,这形成了成都收藏的积淀。进入新世纪,由于成都地区的经济和地理等因素影响,其收藏落后于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但是在拍场上,还是经常会有川籍收藏家的身影。

符顺涛认为,2011年小众收藏获利最大的是人民币收藏和银锭。2012年,有志于收藏的企业家,资金丰厚的可以收藏字画,青铜器,陶瓷,有很大升值空间。比如青铜器,是国之重宝,亦是中国最为窜通的工艺品之一。“青铜器升值空间很大,有的一件就值几百万乃至上千万。而对工薪阶层,可以收藏钱币,邮票等,升值空间也很大。这些收藏品有实物,有时比炒股和银行理财产品还要稳当。”

 

到1998年,成都送仙桥古玩城的建立,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收藏进入一个兴盛的高峰。古玩城占地约30亩地,里面交易的藏品比较高档,讲究店面品味,至今仍是成都藏家们交流藏品的主要去处。根据2006年的交易数据,成都成为收藏第三城。随着收藏市场的发展,一些顶级藏家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馆。成都现在已有多家民办博物馆。符顺涛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四川省收藏夹协会将大力扶持本地收藏家,在两年内建成100家家庭博物馆或收藏室,并向社会开放。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玉石等具备投资价值的藏品,邮票,传统的票证都可以成为收藏展示的主题。

 

藏与研

 

江功举说,成都藏家有一个问题是“只藏不研”。收藏界热钱横流,很多热闹一时的藏品也被归为泡沫。“只藏不研”容易忽略真有价值的藏品,而让自己的收藏随波逐流。

 

收藏界很多朋友尊符顺涛为符老师。因其在文物收藏上没有投机心理,不以增值为目的。在文物上只买进不倒手,注重文物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他博物馆中所有的藏品,他都能就历史背景,时代风俗讲出个一二。他偏爱高古藏品,虽然在外观上不如明清的纹饰那么漂亮绚丽,但高古的物件外观古朴,气韵深沉大气,迥异当世浮华之气,更合符顺涛一生经历起伏的心境。馆中有一件汉代高古陶俑,是一只憨态可掬的蟾蜍,背上有一尊断了半截的佛像,虽然头部被毁,但符顺涛通过两只赤脚判断,那是一尊佛像,只有佛才赤脚,而且说明佛教从汉代就传入中国。

 

虽然和古代遥隔万年,但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高古物件的蛛丝马迹,可以窥知远古的生活。符顺涛最喜欢自己藏品中的一件是唐代的邛窑胡人顶灯俑。这件藏品背后是一个历史故事:大唐盛世,胡人屡屡骚扰大唐边疆,大唐对其屡捉屡放,最后捉住惩罚他们的将领夜晚在军中大帐跪地顶灯。胡人首领满脸不服气:你们中原有丰盛的水草,肥壮的牛羊,豪华的供电,繁华的市场,为什么我们不来呢?只要能放我回去,我还要和大唐重新较量。这件青绿色的陶俑惟妙惟肖地重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胡人形象,虽然被惩罚跪地,但全无败象,挺直身体,满脸不服气的神情。

 

 姜筱文先生

姜筱文先生

 

成都藏家的足迹遍及全国,甚至出了一些世界级的大藏家。比如企业家姜筱文,全世界所有的一流拍卖会他都参加。但符顺涛更能代表本地藏家特色。他的藏品多来自民间市场而非拍卖会。他至今还保持每周日去二仙桥古玩市场的习惯,以接纳最新的市场讯息。“如果过段时间不去,可能就跟不上造假人的脚步了。”符顺涛说。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世界和全国各地将从民间淘到的上千件藏品聚在一起。符顺涛不仅从这些藏品中看到历史,还看到文化,比如孝道文化,礼仪文化,信义文化,并将这些运用到企业管理和用人上。每当自己要做一些重大决策时,符顺涛总会到博物馆里坐一坐。在这些远古的物什面前,足以让他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保持“每临大事有静气。”

 

顺达博物馆内,数百件陈列在玻璃橱窗内的藏品,静静地传递着远古的讯息。经过岁月的沉淀,哪怕只是民间一些日常的餐具,便壶,也充满魅力。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瓷器,石斧,铁片,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酒文化,茶文化,知道古人的农业起源和农耕文化。这些流传下来的实物,可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远古时代蜀地先民在这片土地上造田,耕耘,收割的场景。历史已经远去,这些文物成为西蜀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