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与未来——李小镜(之 2) 2012-10-10 13:41:5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叶谨睿 点击:
李小镜的创作方式,也验证了他以传说为起始点,但却立足于真实世界的原则。利用数字影像的柔软度和可塑性,针对其特征进行夸张、扭曲或是变形,像是捏陶土一般,慢慢找出隐藏在每一位模特儿外貌之下的兽性。

李小镜的创作方式,也验证了他以传说为起始点,但却立足于真实世界的原则。与其移花接木般地剪剪贴贴,将狗鼻、猫眼、大象嘴,硬生生地“装”在人脸上,李小镜悉心地研究每一位模特儿的五官结构,利用数字影像的柔软度和可塑性,针对其特征进行夸张、扭曲或是变形,像是捏陶土一般,慢慢找出隐藏在每一位模特儿外貌之下的兽性。这种手法,和雕塑家从木头、石头里,找到材料本身的精神与风华,再将它解放出来是一样的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小镜作品中的半人半兽影像,能够做到夸张但又不失真实性的主要原因。

李小镜以中国神话为基础的数字影像作品,在1993年于纽约OK Harris艺廊首次展出后,立刻吸引了PBS及MSNBC电视台、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美国摄影杂志(American Photo)、Zoom、Art Life、Creative Technology 等杂志的注意。接着在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台湾、葡萄牙以及美国西岸各地美术馆和艺廊,都陆续应邀展出这些系列作品。

将场景拉回到现代

即使李小镜以中国神话出发的数字影像作品,很快地成为全球数字摄影以及新媒体艺术展览与期刊之常客,但这并没有让李小镜停止朝下一个目标迈进。1999年,李小镜发表了《源》系列(Origin),以11幅黑白数字影像作品,搭配约全长5分钟的动画,将达尔文的演化学说转化成为流畅的视觉经验。《源》系列是李小镜脱离以传说为创作出发点的第一步,而2001年的《夜生活》(Night Life),则更进一步大胆地将场景拉回到现代,直接面对灯火昏黄下所隐藏的骚动与不安。

从形式上来看,李小镜的《夜生活》系列,脱离了惯用的单色系处理,同时改变了以单一人物为重心的构图方式,以彩色的大群像来呈现都会丛林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互动。这些在创作形式上的转变,让李小镜的半人兽生物,以更逼真的方式,进入到你我所熟知的环境之中,成为曾经在那个当下出现过的你、我和李小镜他自己的象征。

从技术面来分析,《夜生活》比李小镜其他早期作品,更全盘地利用了数字图像处理的特质。1996年前后,Photoshop第三代成功地开发了图层(layer)技术,允许数字影像艺术家将影像分别放置于不互相干扰的层面上,成为能够自由搬动与调整的独立个体。这种技术,不仅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与弹性,也彻底改变了数字影像制作的流程和方式。以《夜生活》的创作为例,李小镜首先将作品中所需要的所有对象,包括:场地、人物、桌椅甚至咖啡杯等等,分别拍摄下来,输入同一个档案中存放于不同的图层上。这些所有的组件,就像是舞台上的道具一样,每一件都是可以任意搬动、修改和利用的个体。与其说到了最后,李小镜完成了一张图像,倒不如说他搭建了一个布景、完成一组道具和为一群演员上好了妆。像是舞台剧的导演一般,李小镜可以随时因应需求作移动、调整和增减画面中的任何一个细节,甚至重新组合出全新的构图。今天的数字影像艺术家,可以随时随地改变心意、三心两意甚至回心转意,这种永远无须要定稿的影像创作方式,和传统绘画或是摄影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夜生活》系列的大群像部分,就曾经因应不同的需求,出现过十三个人物的半身狭长版本,以及十二个人物外加一只狗的全身版本两种构图。

建构一个幻想的未来世界

李小镜2004年的新作《成果》系列(Harvest),又将作品主题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一步,脱离传统以及现实生活的束缚,进入了不可预知的未来世界。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李小镜以近年来科学家在干细胞(Stem Cell)以及DN A方面的研究为灵感,设想了一个利用各种动物来养殖人类器官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有各种为提供人类器官而繁殖的动物,而这些动物在成为人类器官寄居体的同时,自然也就沾染了许多人类的行为模式,成为自成一格的半人兽社群。李小镜在创作自述中提到:“科学让我们能够延长自己的生命,但却无法满足人类无止境的欲望。以健康的器官来替代已经生病或老化的器官,将会成为长生不老的关键。干细胞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将有可能让动物成为人类替代器官的提供者…在这种半人兽动物的世界里,我观察到人类般的情绪像是喜悦和哀愁。在科学研究突破与成功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又再次引发了新的问题与争议。”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李小镜在《成果》系列中做了许多重要的改变。最为显而易见地,就是以动物而不是人物为主体。如果说李小镜早期的作品是“人面兽心”,以科技彰显人类道貌岸然之下所隐藏的兽性,《成果》系列就是所谓的“衣冠禽兽”,藉由数字影像制作的魔力将动物人性化,成为幻想世界内的主人翁。此外,《成果》系列比以往的任何作品都更具叙述性,从站在街头卖面具的猪贩子到在演奏大提琴的猫,每一幅影像都似乎在诉说这个半人兽社群中的一个小故事,企图引领观者走进这虚拟世界生活的点点滴滴。

结语

李小镜认为,从创作者本身的角度来看,《成果》系列与以往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发展的过程与创作的心态。之前所有的作品,都经过极为严谨的设计与构思。从在棚内打光拍摄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呈现方式,所有的细节都经过缜密的推敲与控制,以求符合艺术形式上的一种正统和完美。从2003年在大陆以及美国两地拍摄《成果》系列开始,李小镜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脚本,而是尝试以自然的环境与随机取代经过计划性的塑造,来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不再预先设定作品的件数、型态和呈现模式,而是允许整体作品的发展,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心情上的成长而转变。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李小镜放下了形式主义的包袱,从掌控一切的主宰地位退后了一步,让自己也成为这个想象世界的游客,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新发现,为你我留下他在这趟旅程之中的回忆与感想。

科技的发展,为当代艺术家开启了许多全新的可能性,但任何的工具、技巧或是声光效果,都无法取代想象力和创造力。李小镜以惊人的创造力以及对于艺术的热诚,将个人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发挥到淋漓尽致。今天我们仍然只是站在数字影音世界的门坎上,相信这种科技的应用领域势将继续普及与扩张,这也让我更期待看到李小镜在未来之后,又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奇和突破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