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羿:美育代宗教——现代艺术的沉沦之路 2012-10-26 10:25:39 来源:张羿博客 作者:张羿 点击:
美育代替宗教是西方现代艺术沉沦,和百年中国艺术迷途的根源。一部现代艺术史,正是现代人沉沦和精神空虚历史的真实写照。美育代替宗教是西方现代艺术沉沦,和百年中国艺术迷途的根源。这不是蔡元培先生的问题,也不是西方任何一个艺术家的问题。

提要:美育代替宗教是西方现代艺术沉沦,和百年中国艺术迷途的根源。一部现代艺术史,正是现代人沉沦和精神空虚历史的真实写照。美育代替宗教是西方现代艺术沉沦,和百年中国艺术迷途的根源。这不是蔡元培先生的问题,也不是西方任何一个艺术家的问题。

这是一场历史的沉沦,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追溯这场浩劫的源头,恰恰是人人以为伟大的文艺复兴。

尽管文艺复兴大师们并没有否认神性,但他们在对人性的张扬中埋藏了堕落的因子。承继文艺复兴传统的启蒙理性,虽然仍没有否认神性,但是,在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上帝已经名存实亡。启蒙理性的核心是人本主义。

启蒙理性开启了现代性为主导的时代,以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为两翼遮盖了世界历史。前者带来的是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者带来的是堕落的现代文化与艺术。

现代文化与艺术是以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为主导的癫狂之舞。若是没有西方文化的真正根基--基督教信仰作为拯救的力量,世界历史恐怕早已被资本主义糟蹋得面目全非了。

现代性的核心,是在对基督教信仰怀疑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主客二分化的哲学。现代性在促进科学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而在信仰失落和社会世俗化的背景下,审美现代性引领西方美学进入“美育代替宗教”的时期。尼采所高扬的“狄俄尼索斯精神”正是美育代替宗教思想的代表。

而事实上,在美育代替宗教思想下的西方现代艺术并没有成为人们的精神慰藉,反而成为人们失去信仰之后内心痛苦的写照。无论是高更所发出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追问,还是梵高的自杀、蒙克的呐喊、毕加索对欲望的表达,以及杜尚的反讽、沃霍尔的玩世、波洛克的癫狂,都是美育代替宗教后所产生的恶果。可以说,美育代替宗教不是造就了现代艺术,而是导致了现代艺术的沉沦。

好在,西方社会并没有完全随着艺术的堕落而堕落,在审美现代性肆虐的同时,西方社会始终以基督教信仰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力量。这一点,从美国总统竞选人必须是基督徒,洛克菲勒、比尔•盖茨等西方大企业家均是基督徒,以及仍然有90%以上的西方公民是基督徒来得到佐证。

正是由于现代性特殊的西方背景,中国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化滥觞于“五四”,那是一个信仰维度缺失的文化同西方文化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育代替宗教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革命。因为,信仰的真空,导致中国艺术史从某种角度而言,本身就是一部美育代替宗教的历史。这样的一个文化背景,在接触到西方现代性之后,是一拍即合,而不是找到了新的启示和新的开端。因此,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现代性的回应,而不是与现代性对话下的开创性构筑。

在回应现代性的同时,“五四”却忽视了西方文明乃至西方现代化的真正根基—基督教信仰,这就使得“五四”成了一场相当肤浅的文化运动。“五四”文化运动的半途而废,自有其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原因,姑且不论。“五四”之后,因着中国文化界对西方现代性的一拍即合,“美育代替宗教”遂成为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主导思想。这使得中国艺术界疯狂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但由于缺少西方的信仰根基,导致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堕落与西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中国先锋艺术缺少先锋性的根本原因。

尽管面临信仰危机,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家仍然具有基督徒的身份。他们的信仰动摇了,然而他们的世界观仍然是信仰真空的中国艺术家所无法领悟的。西方现代艺术家表现了信仰危机之后内心的痛苦,而处于信仰真空文化下的中国艺术家,则只能表现空虚的灵魂的扭曲的欲望。所以,在中国和西方现代艺术表面相似的背后,却存在着内在精神的极大不同。

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美育代替宗教后,艺术的沉沦、空虚和苍白。一部现代艺术史,正是现代人沉沦和精神空虚历史的真实写照。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