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艺术节商业模式的“混搭派” 2012-11-01 09:32:2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永亮 点击:
10月31日下午,在距离丽江不远的束河古城,李亚鹏、叶永青以及100多位艺术家齐聚这里,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以下简称COART)开幕式正在此举行。

被看做“小三”的商业化

在筹办COART之初,叶永青意识到目前举办一个艺术活动或艺术节,可能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行政化;第二,专业化;第三,商业化;第四,生活化。在传统的艺术节模式中,商业化被排在行政化和专业化之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雪山音乐节从2002年开始举办,直到2008年才开始商业化的路子。

行政化是很多艺术节首先要考虑的,国内很多音乐节都有政府的身影,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文化的介入。第一届雪山音乐节丽江政府承担了100多万元的费用,使它成了丽江的一张名片。在丽江政府鼓励下,孙冕和潘修龙等人成立了丽江雪山音乐节有限公司,专门策划组织音乐节。

束河也面临着想文化旅游转型的发展问题,“我个人感觉政府不出意外有这样的诉求,因为这会吸引更多的人流,带动周边的需求和消费,目前双方还是在互相摸索的阶段,是不是要去磨合,如何建立未来的合作关系,是不是应该在这个阶段。”尤伦斯艺术中心助理馆长尤洋表示。

在实际的操作执行中,宋婕表示,“政府挺支持的,他们觉得我们来是给他们做好事,因为他们没什么不支持,没给他们造成任何麻烦,我们也不大规模聚众。我觉得反正每次跟他们聊天他们都觉得很好。因为束河作为联合国文化遗产,会有一些限定,比如说有一些建筑或者是什么不能放什么的,这次因为是一个临时展览,所以跟他们特批了。”

在于当地政府的合作中,李亚鹏显得相当谨慎,他曾透漏他们跟束河当地政府并不陌生,但束河政府暂时对活动没有任何的支持,“在我还有能力让这个新生的艺术活动向我们想象的方向成长时,尽量不让有可能干扰它的因素参与进来。”

另外,在COART设计者叶永青眼中,“一个乡村型的艺术节首先站在生活化,然后才考虑他的艺术性,再考虑他怎么样有这种普世的商业的东西,最后才是怎么样来尽量地淡化原来的那些行政的色彩。宋婕在接受采访中也提到,“我是希望把COART做到大家都很知道,都愿意来的盛大节日,那个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商业合作介入进来,因为现在很多品牌都关注跟艺术内容的结合。”在这种思路下,商业化也不是最先被考虑的问题,被安排在生活化和专业性之后,所以在2012春季COART没有过多的商业化尝试。

在COART的理念中,强调生活化是放在首位的,这已经成为COART组织者和参与艺术家的一种共识。正如宋婕所说:“我们不是一个空降的艺术节,做完五天之后就走了,其实随时都是因为束河才有COART。”于是他们有了把孩子的涂鸦做成灯笼悬挂于古城内的想法,因为束河有规定,每户商店都必须悬挂灯笼。他们在4天的时间内完成了从邀请孩子涂鸦到灯笼制作、悬挂的过程,在放学时经常会看到几个小学生在看这个灯笼是谁谁画的,很多孩子因为找到自己的灯笼而激动不已。

其实,对于艺术节商业模式其实很早就开始被人考虑到,早在2002年就开始举办的丽江举办的雪山音乐节(现更名为雪山艺术节)可以提供一些参考,2008年的时候就采取了最商业的模式,把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纳入到一个集中场地,收取门票,最终获得80万左右的收入,这是传统音乐节的模式,“一是便于管理,安全、消防等各方面都会有保障;第二在考虑商业开发方面也有优势。”但缺乏与当地文化的有效沟通。

COART并未采取传统的运营模式,宋婕觉得丽江等于是旅游终端,在传统艺术节方面丽江没有任何吸引力,她觉得不应该办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节,而走进大众的乡村艺术节可能是丽江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也对其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因为表演地点多为街道、酒吧、拐角、田间地头,无法对进入的人征收费用,所以完全免费的策略成为了一种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营收就成为一个问题,在2012年春季COART中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尝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