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马一平“问道不止”的艺术人生 2012-11-02 18:28:5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张雪梅 点击:
“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在成都文轩美术馆隆重举行。这一次的展览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现场一大面签名墙被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字填得满满当当,包括了罗中立、叶永青、何多苓、张晓刚、方力钧、俸正杰等艺术大腕。

马一平

2012年10月28日,“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在成都文轩美术馆隆重举行。这一次的展览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现场一大面签名墙被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字填得满满当当,包括了罗中立叶永青何多苓张晓刚方力钧俸正杰等艺术大腕,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马一平先生的学生和挚友。如此爆棚的人气和非凡的号召力,不禁让人好奇马一平先生究竟是一个有着怎样魅力的人。在张晓刚的记忆里“马老师很帅,他就是印象中的艺术家的感觉,头发有一点长,鼻梁高高的,声音很洪亮,精神抖擞,说话铿锵有力,直率中肯,阳光灿烂。他善于保护学生,并给学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著名批评家王林口中的“马兄”,总是是雄赳赳、气昂昂,面色振奋,目光坚定。身体还是那么硬朗,握手还是那么用力,尽管双鬓多了白发,额头添了皱纹。叶永青也认为他“是一个英气逼人的美男子”同时“马先生在人格上是有着特殊魅力的,即敏锐性和严谨性——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每个不同个体的不同特征,并包容有加,开明引导;他对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十分严谨,目标明确,要求严格。我想也正因这些难能可贵的特点,才共同构成了马先生充满魅力的教育人生。”而问及马先生自已,他总是谦虚而没有架子。虽然这次采访是在晚上但是马先生爽朗的笑声使整个过程轻松而愉快。

以下为99艺术网对马一平老师的采访:

99艺术网:首先祝贺一下马老师这次展览成功。很好奇您为什么会选择从教五十年做这样一个展览,而不是选择三十年或者是四十年的时候?

马一平:是这样的,其实这个事情是源于几年前我的一些学生提议。我自己对这些事情从来是比较低调的,别说是搞这样一个大型的展览,就算是我过生日也是比较低调的,我不太习惯于这种事情。经常我的一些学生、同事到我生日的时候来跟我祝贺,大家一块吃顿饭、玩一玩。而三十年、四十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一个前提,所以不可能。几年前提出这个事,当时我觉得不太好意思,但是在这几年其中几个学生多次提出这个问题,这样才有后来这个展览。当然这个展览做成那么大的规模,做到这个份上,除了我的弟子们积极的支持外,还有文轩美术馆的大力支助。虽然文轩美术馆建立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做的展览都是水平很高的展览。再有后来又得到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四川省美协以及四川音乐学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其实原来有人希望在我去年七十岁的时候办展览,可我不愿意跟生日联系在一块,比较起来我从教五十周年这个名目还合适一点,因此就构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展览。

99艺术网:总的来说这次展览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召集如此众多非常著名的艺术家。一切都体现出了马老师您是一个有相当好人缘的人,您对此次展览成功举办有什么样的感觉?

 马一平:就我个人想象和期待,没有想到会出现如此的一个盛况,当然这个还是得感谢我的这些弟子们,他们对我的厚爱。特别是这些弟子当中有一些现在都是国家美术领域里非常出类拔萃的大腕级人物,他们对我如此厚爱,有很多事情我真是始料未及,不知道会到这个程度。

99艺术网:确实让人非常难忘。

 马一平:我也非常感动。

 99艺术网:我们在这次采访中采访了很多您的学生,他们都认为您是能够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的人,特别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您是怎样看待创作这件事情的呢?

马一平:创作不管是文学家也好、艺术家也好,它都是艺术家个人对于世界、对于他所面对的事物和生活的一种认识和看法。用他自己的艺术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每一个人可能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这种经历的差别导致了对事物和生活的不同看法,所以表达也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更倾向于人类的感性世界。我对于学生的创作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种比较尊重的态度。因为想象力的萌芽是一个很不容易的阶段,我尽可能保护着他们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创作和他们一起讨论想法。但张扬人的个性不免还是会受到现实的约束,我也不太主张照搬西方模式,但尽可能去肯定学生,促进创作的发生。

99艺术网:你的学生都记您爽朗的笑声,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马一平:哈哈!我觉得这跟个人我的个性有关。我是属于比较乐观的人,虽然过去经历动荡,我当学生那会儿是50年代,具体说是1954年初中毕业就考进当时川美附中。那个时候刚好全国美术学院开始办附中,进了这个学校,在附中读了四年,升了学后又读了四年,八年学习期间正好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这个段落,经历了当时57年的“反右派”、“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些当时政治运动的原因我也受到过很多批判,有这方面的体验。所以当我身份改变,变成一个老师的时候,我就本能地特别注意。不希望因为我的原因伤害到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的,我比较本能地愿意去保护或者是负起学生合理的诉求和投入。也就是用我的话说:当媳妇的时候有媳妇的感受,当媳妇熬成婆的时候别忘记了做媳妇时候的感受,一种心理的要求,当身份发生变化的时候,成为一个婆婆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自已曾今是个媳妇。

99艺术网:这次展览是您从艺多年的一次总结,我们看到早期绘画是偏向画题材性的,人物类的,而后期更多是偏向风景画和写生,这是为什么呢?

马一平:这主要跟一定历史阶段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背景有关系,那个时候凡是作为正儿八经搞创作的,大致上都是在那个范围之内去考虑选题,而且方法上也不免受那个时代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也画了不少人物方面的题材,只不过不像在“文革”结束以前画的那么强调为政治服务。后来到了90年代,到本世纪我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学院的行政工作上,没有大块的时间而只有一些零碎时间用来做创作,所以思维不能很连贯,也不能集中精力思考。而对于风景写生来说,这类画种十分便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思维不连贯也可以进行。而我以前的一些写生画,有些送人或者是卖掉了。展出的大多是我近期带学生出去写生的画作,主要是为了画出来给学生做范例。其实人物画也有,大幅题材也有在做。展出这么多的风景画不是转向风景画,确实是时间有所限制。等我辞去川音美院工作后我还是会去画人物画的。

 99艺术网:学院很舍不得您走吧?

 马一平:学院不属于一个人的,不能说离开谁就不能运行下去了,总归还是要有人来接我的班,相信会有更年轻的人来做而且会做得很好,因为一辈辈的人总会走下去的。

 99艺术网:您接下来还有其他的展览计划吗?

 马一平:如果还有更多的时间的话,我一定会进行创作,当然也会举办展览!

【相关阅读】

问道:马一平师生同仁作品展在成都文轩美术馆开幕

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于文轩美术馆开幕

王林:马一平先生展览前言

马一平:50年教学生涯剪影

 


【编辑:张雪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