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目睹画廊“关门”之怪现象 2012-11-08 10:03:48 来源:美术报 点击:
《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画廊比上年同期数量减少了约29%,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底变为: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画廊数量减少约7个百分点,处于盈利状态的画廊只占到3.5%。2012年的官方数据还没出来,但业内了解得知,撑不下去的画廊几乎占到了40%。

中国市场上的画廊在局部地区,出现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现象。

《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画廊比上年同期数量减少了约29%,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底则变为: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画廊数量减少了约7个百分点,而处于盈利状态的画廊只占到3.5%。2012年的官方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业内了解得知,撑不下去的画廊几乎占到了40%。

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核心的画廊,不再去发现和培养艺术家了,而渐渐变成了艺术品商人和营销人员。与此同时,收藏家也少有前往画廊的了,他们只需要辗转于各间艺博会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中国画廊业怎么了?为什么异常活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独独火不了画廊业?画廊业所面临的几大拦路虎,到底是什么?画廊在中国,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势单力薄——画廊成交额不到拍卖的1/10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与拍卖行相比,毋庸讳言,画廊的地位和角色都很尴尬。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位。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拍卖行中,来自中国的拍卖行已经占据了5席。但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还没有出现一家世界级的画廊,更不要说世界级的艺术博览会。

以2012艺术北京博览会为例,在为期4天的艺术博览会上,参展机构有160家,同比增长35%;参观人数为52000人,同比增长30%;成交额约3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个数字占到了中国内地上半年已举办的艺术博览会总成交额的85%左右。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2012年5月收槌的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上,“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的总成交额为1.6亿元,“中国当代书画专场”的总成交额为8470余万元,中国书画各专场的总成交额更是达到了11.89亿元。这还只是一家拍卖行的成交数据。

同样,据统计,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额为1000亿元,是画廊成交额的10倍左右,拍卖行威胁到画廊业的市场地位。这首先要归功于拍卖本身的优势。

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特殊性,一级市场画廊起步较晚,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画廊很少,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其运作机制和行业规范亦都不成熟,市场尚没有建立起对画廊的信任,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承认画廊是产业形态进而提供资金支持的;相比之下,国内拍卖行业运作得更为成熟、更加透明,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使得中国艺术品二级拍卖市场迅速成长起来,并且充当着一级市场的角色,争夺本属于一级市场画廊的市场,令一级市场画廊被迫沦为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在夹缝中生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健认为,从拍卖这种特殊的交易方式来说,拍卖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它具有发现价格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只有通过竞价式的交易方式才能实现。相对而言,画廊的传统交易方式——一口价或者协商价显然都无法实现这种价格发现功能。正是由于交易方式的不同,使得通过画廊的“一对一”式的传统议价交易方式为艺术品合理定价,变得非常困难。

税负过重——年营业额80万以上税收17%,画廊盈利难

山海星云画廊自1996年在杭州南山路开门营业,几度移师,如今安家在吴山广场附近的四宜路。

“现在的市场行情不好,特别是浙江,外向型经济。中小企业主本来是购画主体,经济转型了,企业自顾不暇,对艺术品关注相对就比较少。原来2005年高峰期,全年交易量1000万元。如今画价比原来提高,成交量却萎缩得厉害,2011年很少成交,一年才200万元。”山海星云画廊郦文龙说。

艺术品市场行情不好,与此相对应的是,税收政策却日益加重。

有数据为证,中国画廊的税负之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年营业额在80万元以下的画廊要缴纳3%的增值税,年营业额80万元以上的画廊要缴纳17%的增值税。此外,画廊还需要为画家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并按利润额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若干种地方性小税种。从这个角度来看,画廊做得越大,税负也就越重。这显然不是鼓励画廊业做强做大的税收政策。

相比之下,艺术品拍卖公司则只需要按佣金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缴纳很多地方其实并未实际征收的增值税。

“以前有个别画廊虚开发票,直接造成税负加重。但是,多数画廊还是诚信经营,不能一棒子打死,税收政策能否也做一些调整。”郦文龙呼吁说。

问题很清楚,但解决起来殊为不易。因为,画廊业在整个大的行业分类里所占比重太小,政府不可能针对画廊业进行单独的增值税降税改革。

画廊的税负有目共睹,私下交易的艺术家却从来不需要提供发票,只打白头条子,且很难监控。

“画廊卖画,还是艺术家自己家里卖得好,可以说,现在地下交易大于拍卖会交易,缺少监督机制。假如艺术家家里不能卖画,或者同样纳税,这样商业机制健全了,才能促进画廊发展。”郦文龙说。

在杭州,除了山海星云一家,其他数十家画廊经营亦很困难,且都依赖于纺织品或茶叶等其他产业,才得以生存。而更为现实的是,劳动路上的画廊这几年几乎洗牌洗了一遍。这除了本身经营不善外,与税负也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同拍卖行相比,画廊发展受限的一个原因就是税负过重。

缺乏规范——私下交易占一半以上

画家私下交易,早已不是秘密。但是私下交易的比例还是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

西安画廊一条街是新成立不久的,其中一个刘姓画廊主名下拥有3家画廊,他也经营了20多年的画廊,对画廊“行情”的变化深有感触,“别说出名的画家,就连稍微有点名气的学院派年轻画家,都会选择私下交易。”

换句话说,眼下,在扭曲的市场关系、交易体系下,画廊主想要买画,也都要跑到画家家里去买,“我们从画家家里买画,比外面收的要贵很多,但是没办法。画家家里买画不会有假,他不愁没人买,门槛都踩破了。”

私下交易猖獗,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画廊业处境极为尴尬。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眼下比拍卖更致命的是私下交易,交易额占了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一半以上,这对画廊的发展是致命的冲击,甚至也导致整个画廊业扭曲,不能有充分的发展。

“私下交易的画家在价格上有很强的优势,几乎是自己说了算,说涨就涨,不需要跟任何画廊合作,基本上是自己跟藏家直接打交道,这种私下交易所带来的不仅是偷税漏税的问题,同时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定价的随意性破坏了市场交易规则与秩序,直接阻碍了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西沐说。

私下交易冲击了画廊,也同时间接造成画廊业专业化水平低,规模小,组织散,发展能力弱,同质化竞争严重,人才缺乏,支撑体系缺失等。

西沐表示,从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与体系的发展来看,画廊业、拍卖业、博览会在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画廊业是基础,是一级市场的主体。它对拍卖业和博览会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基础和推进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私下交易非常活跃,且在艺术品市场成交份额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画廊的作用一直没有被充分重视,画廊业发展的势头也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画廊业作为一级市场的战略地位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缺乏专业缺少诚信——中国画廊业处境尴尬

画廊自身发展受限,也与市场相互不诚信有关。

西沐认为,画廊业当下的发展态势与市场内在的发展战略方向不同步,甚或是背道而驰,因此,引来了人们不少担忧。画廊业势在必行的一件事就是打造诚信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定位并发挥交易制度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发挥优势特色中融合新的业态,构建核心竞争力,形成示范推动效应。

西方国家,还有我国香港特区,目前都已形成成熟的投资体系,拍卖小众化,一流、二流、三流的画家,不同消费层次,细分市场,也有不同层次画家的代理。

举个例子,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拍的一张祁志龙作品《消费形象37号》被画家本人称为赝品。随后,香港苏富比称,祁志龙的这张《消费形象37号》是真品,他们可以提供香港少励画廊发的真品保证书。针对香港苏富比的声明,祁志龙的回应是,由于他的记忆失位,给香港苏富比,还有相关机构和个人造成了麻烦,这件作品确实是他的作品,并非赝品。

这件事情,如果放在中国内地,不晓得会是什么结果。画家本人都说是赝品的东西,怎么可能扭转乾坤呢?假如香港少励画廊没有在二十几年前就建立起完备的艺术品档案制度,那么,这件事情的结局,恐怕也不会这么具有戏剧性。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画廊建立艺术品档案制度的重要性。这方面就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进行严格的艺术品档案管理。

马健建议,凡是经过这些画廊销售的艺术品,都附有该家画廊和画廊协会共同出具的保证书和相关档案。凭此档案,客户在日后可以享受类似画廊待遇的“最优惠佣金”,通过这个具有大交易平台性质的新城拍卖公司及旗下网站进行艺术品的交易和结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同时解决了收藏者和投资者所面临的品质风险、流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发整个市场活力。

当然,画廊沟通艺术家与藏家,除了要靠时间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靠画廊经营者的个人能力。

位于首都北京的杨画廊最近一次的重大转型是从三里屯转战798。杨画廊负责人杨洋谈及以后的发展,表示年轻的画廊能活下来就很好,10年以后还能坚持营业就是胜利。

“从画廊专业度上来讲,国内画廊与国际画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国际接轨是中国画廊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一定要走出去,结合中国的情况向国外的画廊学习。”杨洋说。

与欧美许多画廊家族式经营不同,国内真正具备画廊经营管理的人才专业性还很缺乏,许多画廊主都拥有其他产业,如房地产、茶叶或其他商业经营,艺术品只是其多项商业经营中的一项。因此常常是只具有资金,而没有经营专业度。

此外,国内画廊很多不具备其自身的价值定位与学术追求,投资多一些的,比如山海星云画廊,会先找几位有名气的艺术家作品撑起画廊;投资少的只能尽量找市场上受欢迎的艺术家作品。因此,画廊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也就会出现市场好,画廊便兴起,而市场一旦出现危机,画廊就会倒闭。

年轻的中国画廊如何才能突出重围?西沐认为,如今中国画廊业的发展值得深思。可以说,眼下的中国画廊,能活下来就是胜利。拍卖也好,私下交易也好,税负也好,除了这些外因,画廊业崛起,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

马格立文画廊:换口味意味着该关门了

798之痛:小画廊频繁关门 乱中摸索经营模式

798将进入两年“冬眠期”? 广州沙面最大画廊“关门”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