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海外市场抱团取暖 2012-11-13 09:59:20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邓勇峰 
尽管过去了3个月,说起那次拍卖的经历,深圳黄贝岭古玩城德宝轩女老板胡芳仍然兴奋异常。今年的7月底,在法国的TATIN拍卖行,一件“粉彩天球瓶”,引起了胡芳和30多个到海外淘宝的中国人的兴趣。

抱团是因为天冷了

胡芳说,现在在国外的大型拍卖会上,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瓷杂板块,高价都是电话委托创下的,而买家也基本来自中国大陆。正是在这几年里,中国艺术品进入一个狂飙突进的行情。

上述欧洲艺术基金会的报告称:2010年激增177%之后,中国的艺术品与古董拍卖市场在2011年又继续增长了64%。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就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的绝大部分为中国本土文物书画,家具、乐器、名酒等,国际艺术品份额很少,同时买家主要仍是中国人。从艺术品个体来看,2011年全球最贵艺术品由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25亿元摘得,超过长期垄断榜首的毕加索和美国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有上升动力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

这一轮的行情的一个附加产品就是新入场的艺术品投资者们基本上把传统意义上的藏家给“灭”了,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就说过“现在基本不买东西了”。这些煤老板、地产商、科技新贵、股市大亨们出手阔绰,在各大拍卖场叱咤风云,他们在国内几番“扫荡”之后,又转战海外,其大手笔让专业人士们目瞪口呆。

正是在这样狂热的背景之下,也引发了中国买家在海外市场的种种不理性的行为。在法国一家小拍卖行,一本佚名无款的《织贡图》册页拍出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这件作品未入《石渠宝笈》,只有“圆明园宝”,品样也不好。收藏家颜明说:“即使放到国内也拍不出这样的高价,很明显,这是把捡漏变成了血拼。”

还有比这极端得多的案例。2010年秋,英国一家不知名的小拍卖行在伦敦郊外一个简陋的仓库里,将一只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拍出了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卖师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把手中的木槌都敲断了,送拍的卖家兴奋得当场晕了过去。胡芳说,“这个创造了中国艺术品迄今为止最高的天价,就是两位中国买家血拼的结果。但是到最后,买家也没有付款。”

只有天冷了才会知道抱团可以取暖。胡芳在法国的故事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全面回调的态势。

来自雅昌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春季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清晰明确地呈现出这种趋势,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为 281.60 亿元,同比去年春下降了 34.27%,环比去年秋下降了34.22%。上拍数量比去年秋拍下调了 32.36%。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