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溢:“作品的背后”既不媚俗也不平庸 2012-11-13 11:21:29 来源:顶层杂志  作者:程煜
刘溢的创作,不知有什么法道,就是会引起“观者如云”的局面。查过不少资料,亦亲身经验过一些场面,但仍然很难用“古典油画手法纯熟”或是“主要都画裸体女人”作为原因来解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他的种种创作。对于那些还不太熟悉刘溢的人,我们愿意给出一些佐证。

刘溢在他那幅著名的《2008——北京》前

刘溢的创作,不知有什么法道,就是会引起“观者如云”的局面。查过不少资料,亦亲身经验过一些场面,但仍然很难用“古典油画手法纯熟”或是“主要都画裸体女人”作为原因来解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他的种种创作。对于那些还不太熟悉刘溢的人,我们愿意给出一些佐证。

比如,2005年3月6日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时各地艺术家云集,加拿大Redinc艺术公司的聚光灯下挂着一幅题为“2008——北京”的巨幅油画,而那个地方总是观众鼎沸,成为该次博览会长时间水泄不通之处。05年之后,这幅画便引起网上好几年持续不断的狂热讨论,数以万计的解读令它成为网上油画点击率仅次于《蒙娜丽莎》和《星空》后的第三名。

比如,去年4月在今日美术馆的首次国内个展开幕式现场,陈丹青、杨飞云、夏小万、靳尚谊等同窗与同行纷纷到场,而由于媒体和观众实在太多,主办方邀请的栗宪庭、冯小刚、宋丹丹等嘉宾甚至无法挤入发布会前台。

再比如,今年2月初刘溢在上海美术馆的个展上,虽然连个正经开幕式都没来得及办,但却招徕了无数老中青三代观众,馆内呈现出的拥挤状态是专门跑艺术条线的本刊记者多年未遇的。

又比如, 2月11日刘溢新书签售会还是在上海美术馆进行,居然来买他书等他签名的人,排队要排到二楼去。

最后再给个例子,甚至,连我自家很少进美术馆的父母,都电话来问我“你可知道电视上讲的那个加拿大华裔画家的展览办到哪天啊?我们也想去看看”。

于是,刘溢的这种神秘气息,令本刊产生探究一下的念头。但我也预先想到,所有这些,并非通过一两个小时的专访就能剖析清楚,否则还有什么好神秘的?

让美术馆排起长龙的个展

这次上海美术馆的个展,是刘溢和馆方一直在攒的,但等到美术馆通知说要正式办展了,距离开展日期仅仅剩下20天!就在那么紧凑的时间里,刘溢从藏家手里借回了大约占整个展览篇幅三分之二的作品量,比如那幅倍受关注和争议的《2008北京》、唐炬收藏的《贵妃醉久》,宋丹丹收藏的《泥女》等等。另外的三分之一里包括他近年回国后在北京创作还未展出的作品,如去年完成的《烽火戏诸侯》和今年完成的《钟馗嫁妹》等,总共展出将近40幅作品。

个展因为时间紧张的关系,没有设置开幕式环节。但观众的兴致似完全未被打扰,几乎所有画作前,都围绕着纷纷举起相机留影的观众,“咔嚓”“咔嚓”不绝于耳。尤其那副《2008——北京》和《烽火戏诸侯》前面,毫不夸张地可以用“人墙”两字来形容。上海的电视台有不少在画展开幕前后做的相关报道,更造成了这次刘溢个展的受欢迎程度居高不下,个展期间的几个周末甚至出现美术馆外排长龙现象。我挺纳闷的,问他“你让电视台做了推广?”他说自己也很纳闷,没有跟任何电视台联系过啊,但是他们就是给报道了。看来网络点击第三名这种头衔还是很有号召力,说不定现在已经蹦到第一名了也未可知。
刘溢作品中所画的年轻裸女不胜枚举,相信观众人数与此一定也有关系。观展时,发现六七十岁的男性观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摩肩接踵地在灯光下仔细观摩,热情拍照,仿佛在寒冷冬季突然被春阳照耀到了般愉悦。

在新浪收藏的微论坛上,刘溢也被人问到“为什么都画女性裸体”,没想到刘溢就随口来一句“大家都比较喜欢裸体呀”。他认为,艺术跟道德不是一回事,道德是种约束,而艺术是彰显人性。

画展开幕当天,本刊受邀参加了在上美四楼举办的刘溢画展新闻会。除了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展外,刘溢开始结合幻灯片大谈古典油画绘画技巧以及他经年累月摸索出来的节时节能的新型表现手段:利用丙烯底料做底,用醇酸树脂画稿,然后用油彩并所谓“冥灰”地调制一遍完成油画——这通仿佛油画系老法师上课一般的演说让与会记者们大感兴趣,而幻灯片里那些无可辩驳的高技巧手法的细节,又同步为这些讲给外行听的“入门课程”增光添彩。

“油画技巧”课后,刘老师居然又开始了议题为“幽默是什么”的“哲学课”。他非常严肃认真、堪称一本正经地谈起自己对幽默的涵义的认识,这让本刊记者觉得很“幽默”。原来,刘溢的新书《作品的背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论幽默”,因为他认为幽默是美术创作和美术批评的重要基础。老实说,这样的一场新闻会确属别开生面,没有多少官样文章,反而让参与者了解到更深更多层面的内容。

而这个刘老师并非浪得虚名,他多年以来一直乐于在网上以“大椿老师”的名头与学油画的网友们探讨绘画方法,整合出一套作坊式的教学,将自己多年来对油画技巧的研究心得如“六胖子技法”包括“肥压瘦”等技巧教授给大家。如果在网上仔细浏览大椿老师在学友们上传的绘画过程中给予的种种具体点评、修改和建议,相信我们的脑海里不得不浮现诸如“油画界的活雷锋”这种奇特的评语,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样令人感动的行为并不常见。但他自己蛮谦虚,“没啥啦,就是觉得自己技巧不错,爱臭显摆呗。”

有人质疑他的画有匠气,他却没有任何抵挡地说:“本来就是这种‘匠气’的画法,我的画上光之后像镜子一样平,最后这遍颜色是半透明的不能厚的,而前面这一遍也必须有些明暗关系才饱满,所以这样一遍两遍去画的话就不太有很多笔触,西欧古典那套就这样,蒙娜丽莎也可以说有匠气。”他认为能被古典油画技巧影响到,不但是好事,而且是难事。“欧洲以前的师徒画室传统被废除之后,世界范围内,有多少人能真切地学到呢?绘画是最需要手把手地教与学的一门手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