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绘画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2012-11-15 20:21:32 来源:《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艺术》 作者:熊文彬
从公元7世纪佛教及其艺术大规模传人吐蕃开始,经过长达数世纪的不断模仿、吸收和融合,从后弘期开始,西藏开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藏传佛教艺术,主要绘画流派有布敦画派、小鸟画派、门塘画派、新门塘画派、噶玛噶智画派、钦孜画派等。

从公元7世纪佛教及其艺术大规模传人吐蕃开始,经过长达数世纪的不断模仿、吸收和融合,从后弘期开始,西藏开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藏传佛教艺术,并且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与流派。主要绘画流派有布敦画派、小鸟画派、门塘画派、新门塘画派、噶玛噶智画派、钦孜画派等。这些画派在设色、构图、人体量度比例和布景等方面别具一格,各放异彩。其中门塘画派、噶玛噶智画派和钦孜画派最负盛名,影响最大,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著名绘画流派。

门塘画派

门塘画派由15世纪西藏著名的画家门拉顿珠创立。门拉顿珠于15世纪20或30年代左右出生在洛扎北部的门塘,后来被人称为门塘大师。门拉顿珠自幼聪慧,精通各种书法。由于婚姻的不幸,他被迫离家出走,到处流浪。相传他在浪卡子县的羊卓达隆地方偶然发现了一盒画笔和一些线描粉本,勾起了对绘画的强烈兴趣。于是他到萨迹等后藏各地拜师求教,跟随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大师多巴扎西杰波学习绘画,开始了绘画生涯。

门拉顿珠从临摹早期祖国内地汉传佛教绘画作品中获得了丰富的养料,将汉族山水画和其他内地绘画风格特征融合到门塘派绘画背景之中,是他对西藏绘画的重要贡献。据说,当他临摹一幅内地的织丝唐卡时,忽然回忆起他前世在中原内地作创作这幅作品的情景。此后,他绘画风格的美学思想更加靠近内地绘画。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最后创立了门塘画派。对此,18世纪西藏著名的艺术大师杜玛格西·丹增平措评论道:门拉顿珠的画作“颜色和晕染皆厚重,除略有些松散外,布局在许多方面很像内地卷轴画。人物的姿势,骨相和肌肤都异常完美,脖颈较长,双肩下垂,五官轮廓鲜明突出。画面晕染充分,用色细腻、柔和、富丽堂皇。石青和石绿十分突出。因为在一定距离看,这两种颜色非常优美,如果趋近一些,两种颜色更为细腻,衣袍和饰带的形状不对称。虽然基本色非常多,但比内地基本色要少,与其他绘画相比在佛像色调上更为丰富。通过有一些力度的晕染笔触进行晕染的痕迹很清楚。这就是工巧化身门塘巴所创画派。”扎什伦布寺现存部分作品是门拉顿珠的代表作。1458年至1469年期间,他和其助手一起在扎什伦布寺创作了大量的壁画和唐卡作品,其中包括在措钦大殿绘制的八十大成就者环绕金刚持、十六罗汉陪伴释迦牟尼佛和释迦牟尼佛十二宏化,祖拉康中按内地风格绘制的佛传壁画,北壁的“度母净土变”、不动明王、马头金刚和四大金刚以及一幅长约28米、宽约19米的巨幅释迦牟尼布画唐卡等重要作品。据说门拉顿珠和他的儿子在羊八讲寺还留下了很多奇妙的壁画。

门拉顿珠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也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大师。他一生著有《论典善说宝鬘》和《如来造像度量品·如意宝珠》等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中,前者是对绘画实践和理论的总结,对画布的准备、标示量度轮廓线、调制颜料、勾勒并配置画笔、晕染、再次勾线、涂胶、调色和绘制壁画等方法、步骤和效果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后者主要集中于造像量度实践和理论的探讨,在论述各家造像量度说法的基础上,对一些说法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完整的主张。这部著作广为人知,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经常参考的重要著作之一。

门拉顿珠的儿子和弟子是门塘画派早期的主要传人。他的儿子门塘巴绎央(又称作古冬绎央巴)曾参与了羊八井寺院壁画的绘制,并于1506年前后完成了羊八井寺的巨幅锦缎唐卡。他的侄子门塘巴希瓦沃,于1484年为洛扎的色喀寺创作了译师玛尔巴像。门拉顿珠的弟子遍布西藏各地,门塘画派的风格不仅对当时的壁画和唐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当时的版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1533年在阿里东部边界的贡唐刊印的《妙乘大藏》木刻,1482年至1504年释迦却丹刊印的萨迦班智达对因明学《因明正理宝藏》注疏《正理宝藏详说》的插图等版画都出自门塘画派画家之手。

陈卡瓦·班丹洛珠桑波、丹玛·桑杰拉旺、珠钦·白玛噶波、素尔钦·却英攘造和洛扎丹增诺布和丹增达杰,是后期门塘画派的重要画家。其中,陈卡瓦·班丹洛珠桑波不仅是16世纪门塘画派的著名画家,深得二世和三世达赖喇嘛重视,于1536年完成了曲科杰寺集会大殿壁画并享有“画圣”的美誉,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艺术理论家。丹玛·桑杰拉旺是门塘画派16世纪成就最为斐然的艺术大师,精通西藏各个画派风格,南噶玛寺和萨噶的壁画是他主要的代表作。珠钦·白玛噶波(1527—1592)也是一位理论著述等身,技艺精湛的门塘画派大师,他的著作《青铜佛像鉴赏》一书在学术界广为流传。

正是这些门塘画派著名画家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中取得的卓越成就,使门塘画派博得了良好的声誉,其传人得以脐身于问世纪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小昭寺等重要维修扩建工程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门塘画派逐渐发展成为西藏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

从17世纪中叶开始,从门塘画派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画派,即新门塘画派。出生于后藏地区的著名画家藏巴·却英嘉措,是这一画派的奠基人。藏族学者以此为界,将藏巴·却英嘉措以前的门塘画派称为古典门塘画派,而将藏巴·却英嘉措开创的画派称之为新门塘画派。藏巴·却英嘉措为一世班禅·洛桑却吉坚赞(1567-1662)的画师,也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大师、木刻家和锦缎裁缝。他一生成就斐然,著名作品有1645年在温贡寺创作的佛陀和十六罗汉壁画,1647年在扎什伦布寺为班禅大师绘制的十二幅唐卡,1649年设计的巨幅弥勒锦缎唐卡,1655年为密宗院大殿创作的壁画,1662年一世班禅大师圆寂后为一世班禅大师设计并装饰的灵塔。他除在扎什伦布寺进行艺术创作之外,还先后两次前往拉萨参加了布达拉宫壁画的绘制。其作品多用重彩为底色,浓彩渲染,注意衣纹的表现。轮廓除用墨线勾勒外,还施以各种彩色复线,装饰感强,颇有版画和浮雕韵味。人物的表现极富表现力,具有写实主义特点。新门塘画派对18世纪的后藏,乃至前藏的绘画都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钦孜画派

由艺术大师钦孜钦莫于15世纪中叶创立的钦孜画派是西藏历史上重要的画派之一,其绘画风格对后世西藏艺术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钦孜画派与门塘画派一样,受到了祖国内地绘画风格的影响。不同之处是,与古典门塘画派相比,用色较厚。同时,该派与萨迦派关系极为密切,以擅长密宗中的诸佛菩萨题材的表现而著名于世。

其创始人钦孜钦莫为洛扎地区贡嘎岗堆地方人氏,与门拉顿珠为同一时代的人,二人均曾拜多巴·扎西杰波为师,学习绘画。贡嘎多吉丹巴·贡噶南杰(143—1496)创建的贡嘎寺中的绘画作品是他的成名之作。寺院里面的大多数壁画都出自他的笔下,其中集会大殿外墙上的《如意藤》譬喻故事和楼上喜金刚殿中的四部瑜伽中的诸佛菩萨壁画保存到了20世纪60年代。钦孜钦莫大师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除参加贡嘎寺壁画创作外,还先后为洛扎地区的扎强巴林寺大塔,拉萨西北地区的羊八井寺绘制了大量的壁画。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雕塑家,主要作品保存在贡嘎寺中,有的作品有一层半至两层半楼的高度。钦孜钦莫一生不仅潜心致力于艺术创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炉火纯青的杰出艺术家。这些传人在17世纪的西藏艺术创作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1648年,钦孜画派的画家不仅在山南沃卡的曲科杰寺密宗乐园殿中,为五世达赖喇嘛绘制了“旧密”和“新密”传承中的上师、本尊和护法神壁画,还于1654年参加了哲蚌寺集会大殿和其他各殿维修中的艺术创作活动。此项活动共有68位门塘画派和钦孜画派的画家参加,其中在由5位杰出艺术大师组成的艺术家领导班子中,钦孜画派大师贡嘎桑杰喀巴和雪拉桂桂榜上有名。此外,1669年,贡嘎寺首席画师(翁则)桑杰喀巴率领庞大的艺术家队伍完成了一组重要的道果上师传承唐卡的绘制。1673年,当50余位画家授命开始小昭寺大规模的壁画重绘时,其中有两位钦孜画派的画家出任“卫钦”(绘画指导)一职。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63位钦孜画派画家在卫钦·桑阿喀次佩等4位著名钦孜画派大师的指导下,与门塘画派画家一起参加了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和佛殿的修建。18世纪后,钦孜画派的创作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山南地区。从18世纪初、中叶开始,止贡寺发展成为该派另外一个著名的艺术中心。

噶玛噶智画派

噶玛噶智画派又称噶尔画派,为16世纪初亚堆地方的南喀扎西活佛开创。南喀扎西活佛早年师从西藏著名艺术家工党班丹学习门塘技法,后来潜心临摹印度合金青铜佛像,钻研祖国内地的织丝和绎丝绘画,开创了噶玛噶智绘画风格。该派是西藏三大画派中吸收内地汉民族绘画艺术营养最多的画派。18世纪后,却吉扎西和鸣雪·噶玛扎西使噶玛噶智画派风格在西藏东部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奠定了该画派在西藏东部地区的重要地位。因此南喀扎西、却吉扎西和噶雪·噶玛扎西三人被誉为该派三大最为杰出的艺术家,史称“噶尔三扎西”。噶玛噶智画风勾线多用铁线描,线条遒劲流畅,衣纹繁密,设色淡雅。长于花草树木,山石瀑布,常用风光为背景,颇受内地山水画影响。昌都强巴林寺和类乌齐寺壁画为该派代表作。

南喀扎西在工党班丹、噶玛噶举派红帽系五世活佛贡却衍那(1525—1583)和四世杰擦·朱古扎巴顿珠(547—1643)的指导下,潜心临摹印度金铜佛像、明成祖1407年赠与五世噶玛巴活佛得银协巴(1384-1414)的绢丝唐卡、三世噶玛巴活佛让琼多杰(1284-1339)的写实肖像和叶尔巴寺的十六罗汉等古典汉族风格作品,从而将印度传统绘画中的人物造型和量度比例及内地汉族国画中的背景布局、敷色、晕染技祛和西藏传统的风景处理技巧完美地融为一体。他笔下的静相人物面部较小,眼睛不大,人物造型颇具静穆之风。设色淡雅,色彩迷人,部分用色与国画用色相同。轻描淡写的人物精美绝伦,晕染柔和自然,面部和眼睛栩栩如生。喇嘛造型身躯圆实,冠冕小巧,多与国画中的造型相同,丹萨替寺集会大殿的十六罗汉壁画为其主要的代表作。

“噶尔三扎西”中的第二位重要人物却扎西主要在康区活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唐卡和壁画作品,其中大多数唐卡以前都保存在康区西北部康巴噶土丹彭措林寺的色东康中。这些作品包括48幅一套描绘噶举派世系的组画、15幅一套描述珠钦·白玛噶波本生故事的组画和9幅一套描述康区最重要的竹巴噶举派大师康珠生平的组画等代表作。噶雪·噶玛扎西为噶玛噶智画派18世纪著名艺术大师司徒班钦·却吉琼乃的弟子,由于他出生于昌都北部噶玛寺附近的噶雪,因此传统上将他与其传人形成的有别于早期噶玛噶智画派的风格称之为噶雪画派。噶雪画派主要活动在西藏东部康区的昌都、德格和囊谦等地,其绘画风格主要融和了古典、新门塘画派和古典噶玛噶智画派的特点,同时在风景纹样中吸收了大量汉族国画的空间处理方式和纹样。对此,18世纪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格西杜玛·丹增平措评价道:噶雪画派的人物具有慈悲的情感和活力,画法柔和,色彩明快,布局奇特,晕染层次分明,人物姿态优美,肌肉健壮丰满,有张有弛,别开生面。人物造型略微偏大,背景空间辽阔,其间动物纹样的描画较少,构图不过分讲究对称,富于变化。

佛曲英多吉一起,被传统藏族学者誉为西藏绘画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天才之一。

 


【编辑:徐婉娟】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