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 2012-11-19 10:40:19 来源:东方艺术 作者:樊琳
书映丹青,墨染春秋,中华书局和上海美专百年同行、并世齐辉,一个世纪间,这两个名字早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符号,在中国美术史和出版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匆匆翻过的一页,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和推动着中国美育的启蒙和进程。

三、“艺”、“术”融合

文化联姻

陆费逵也曾在17岁的时候用捐集得来的23元开办了一所小学校,起初是几个朋友的一时兴起,后来其他人渐不过问,陆费逵一人支持了8个月。当时的27名学生中就有8位是免费生。小学校结束时,非但没亏空,还剩下4元几角。这一段经历和实践,孕育了他后来的教育理念。

中华书局与上海美专两者志同道合,自然碰撞出许多火花,中华书局以印刷反哺出版,辅佐教育,对上海美专伸以援手自不在少数。1937年上海美专新制第廿届毕业纪念刊上就列举中华书局对于读书界之贡献:编印教科书、出版各科新书、发行六大杂志、设立函授学校、创制仪器文具。中华书局所兴办事业与美专校务多有交集,两者在合作出版、人员交往、经济援助、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多有合作,翻开上海美专档案,其中散见记载:

中华书局为扩大业务,陆费逵与各地绅商协议合作,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等地设立中华书局分局,并先后邀请梁启超、于右任、孔祥熙、范源濂、唐绍仪、王正廷、杜月笙等宦海名流、学界巨子担任中华书局董事,扩大了书局的影响力。1919年12月起上海美专组建校董会,而上海美专学校董事会也是阵容强大,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胡适、沈恩孚、吴铁城、孔祥熙、叶恭绰、王一亭等教育界名流和社会贤达为校董。中华书局的大股东孔祥熙、董事王志莘也长期担任上海美专经济校董,中华书局其他董事也在上海美专募资建校时个人捐助。

刘海粟与陆费逵也私交甚笃,1928年11月16日,“刘海粟去国纪念展览会”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开幕。《上海画报》(15日)为此发行《刘海粟先生去国纪念展览会特刊》,陆费逵、蔡元培、史量才等为画展题词;1930年5月2日刘海粟欧游期间,陆费逵也伸以援手汇寄刘海粟4000法郎;1932年10月15日,上海市政府主办的“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在北京路贵州路口湖社举行,展出欧游

期间所作109幅油画及历年画作共225幅。陆费逵为画展作序,题为《海粟之画》,云:“海粟天才卓越,富创造力。……表面似八大山人,然因先治西洋画,以西洋画之规律色调,国画之神气,与海粟之个性,合而为一。此所以为海粟之画也。”至10月30日展览会参观者已达11万人。定购画件共35幅,其中2幅由中华书局购藏。

1934年5月22日第五次校务会议记录中第四项:去年暑期由中华书局设本校免费学额洋三十元,本届暑期艺术教师进修讲习会拟仍函请该局及商务认设暑期免费学额案。……兹为求普遍优待学员计考,即函请各专局赠送全体学员图书。1934年11月刘海粟奉令出国,由王济远代理校务,从校务报告中《两年来学校负债比较》表中来看,1933年度第一期、1934年度第二期均欠付中华书局达三十万元。

姜丹书为前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最优等毕业,任中华书局主任编辑等职愈二十载,曾任浙江两级师范、省立第一师范女子师范、第一中学等校专任教员,兼任教育工艺厂经理,曾由浙前教育厅派赴日本考察教育事宜。1919年6月于上海成立的“中华美育会”姜丹书担任责任委员。1927年新中华教科书开始出版,初、高小用41种,初、高中用55种,姜丹书参与编辑;1925年3月来到上海美专任艺教系兼职教授,每周五课时教手工和用器画。1933年任上海美专主办二二年暑期艺术师范讲习会导师,教授工艺理论,透视学,用器画,西画理论。姜丹书所著教科书《透视学》也由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书局全国各地分局四十余处,店堂多有书画陈列委卖,成为书画家营生的一个渠道。陆费逵有个小故事:一位顾客在书画柜买一本珂罗版字帖。在营业员找钱包装时,陆费逵走过去对那位顾客讲还有多种新出的书画可以一并看看,然后逐一作介绍。顾客很高兴,最后买了40多元钱的书画、碑帖,欣然离去。第二天,书局董事汪幼安来见陆费逵,对他说:“江宁镇守使王延桢君昨天来购物,遇一戴眼镜能说北方话的营业员,招待殷勤,他很佩服,要我转告你不要埋没这个人才。”陆费逵大笑道:“是即鄙人也。”汪听后亦哈哈大笑而去。

上海美专画家作品可通过中华书局所设各处分店渠道订购或委卖。《申报》曾刊载“刘海粟画值(二十年双十节归自欧罗巴重订):山水,三尺至六尺,每尺三十元,六尺以上四十元;屏条,三尺至六尺,每尺二十元,六尺以上二十五元;扇面及册页,每件三十元;人物走兽,照山水例七折;花卉翎毛,照山水例对折;点景不画,劣纸不应,金笺加倍,墨费一成,润资先惠,半月取件。收件处:香港商务印刷馆程雪门、本外埠各大扇庄、上海四马路中华书局总店、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四百九十六号存天阁、上海法租界菜市路上海美术学校、新加坡、北平、香港、天津、汉口、广州、南京、青岛中华书局” 。

1920年,中华书局在总店设立“学校工场出品部”,各处工业、职业学校及普通学校之工作出品,如女校刺绣、美校图画模型、模范工场制品,均可委托代售。

校教务处一直设有出版部和图书部两部,在1927年《私立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校具、教具目录》中所列中国文图书约4556册,外国文图书516册,美术图书277册,各种杂志310册,为逐年购置以备学生阅览及教授参考之用。1950年的图书清册中新书2691本、新杂志526本、旧书3906,其中不少来自于中华书局捐助以及合作出版。

四、美育经典 中华出品

中华书局和上海美专的合纵连横、两强联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进入蜜月期,“艺”与“术”的文化联姻孕育非凡的美育经典熔铸中西喷薄而出,这一时期中华书局所印制的刘海粟、潘玉良等著名画家画集及介绍西方美术的画集《世界名画集》、《世界裸体美术》、《欧洲名画大观》等精美画册,其印制质量“令出版界不胜艳羡,印刷界为之动魄”,现将这一阶段两者结合的丰硕成果作一略述:

1928年,《海粟近作》由中华书局在上海出版。后由上海美术用品社等再版。

1931年,《华胥社文艺论集》,论文译者为梁宗岱、傅雷(上海美专)、萧石君、王光祈、朱光潜、徐志摩、王了一等。

1931年11月,《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刘海粟编),由中华书局以连史纸、聚珍仿宋版印制。内分“谢赫以前的画论”、“谢赫的六法论”、“谢赫以后的六法论”、“气韵生动说的分歧与辩论”四章,探源索流,阐述南朝(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出之“六法”在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上的意义与影响;认为“气韵生动是最高准则,此外五法是达到这个准则的必要条件。在创作上说,气韵生动是其他各种要素的复合;作品的实践在乎其他各种要素,作品完成后,才据其事功而判断他是否达到气韵生动”。1932年9月再版。1934年8月27日,刘海粟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院作了题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的演讲。

1932年,中华书局开始出版《世界名画集》(全七册),第一集《特朗》(法)、第二集《刘海粟》(中)、第三集《凡·高》(荷)、第四集《塞尚》(法)、第五集《雷诺阿》(法)、第六集《马提斯》(法)、第七集《莫奈》(法),每本作品各二十幅。除第二集《刘海粟》署名傅雷编外,其余六册均署名刘海粟编。第一、二集于1932年8月出版,第三、四集于1933年4月出版,第五集、六集于1933年11月出版,第七集于1936年2月出版。

其实《世界名画集》是1928年2月刘海粟应中华书局之约即开始编辑,第一集《特朗》之首刊载1930年7月刘海粟撰《安特莱·特朗》一文,文中谓“他画像时带着甘美的谐和以及那谨严的韵律,有时为原始人的微笑。他如蜜蜂一样吸尽了神秘的花园中的花朵。”“在现代欧洲的艺坛的大人物,能够承传塞尚的真义,而奠定新的出发点,做艺术史上正系的祖师的,大概就是特朗吧。”

1932年9月,《海粟丛刊》分《海粟丛刊·国画苑(上)》、《海粟丛刊·西画苑(下)》两册开始由中华书局出版。选编起自雪玛堡直至毕加索即欧洲文艺复兴期至印象主义以后之各派绘画262幅,附以《近代绘画发展之现象及其趋向》、《近期文艺复兴期的绘画》、《文艺复兴期以后之法国各画派》等文,对各时期名家加以评论介绍。刘海粟在上册发表《艺术叛徒之艺术论》。蔡元培为《海粟丛刊》撰写序言:“中国习图画之术已数千年,西洋图画之输入,亦已数十年,而为有系统之介绍者尚少。刘海粟先生素以‘艺术叛徒’自命,新作皆表现个性,迥绝恒蹊。兹应中华书局之请,编成《中国画苑》、《西洋画苑》两册,记事插图,钩元提要,虽不能不发挥其个人之特见,而于每时期中适应时期之名家杰作,均不没其优点,使读者不致为编者一人之意见所囿,诚善本也。”

1934年,《潘玉良油画集》由中华书局出版,木造纸活页单面印,封面帧有自画像。

上海美专招收女生在当时是敢为天下先的壮举,1920年9月上海美专第二批入学的女生名册中的“潘世秀”即为潘玉良;1921年7月,潘玉良从上海美专退学后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在国内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1928年回国后,受邀担任上海美专西洋画系主任,同年11月28日,第一次个人画展“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旅沪各国侨民咸到会评览,叹为中华女子作家之冠”。1929年3月至1935年7月,她在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与徐悲鸿一起担任油画教学,培养出郁风、张安治、蒋仁、张蒨英、费成武等一批优秀画家。潘玉良先后在国内及日本举办个展五次,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中第一流人物”。

1935年4月,刘海粟所著《欧游随笔》由中华书局出版。1929-1931年间,刘海粟等人游历欧洲,瞻仰巴黎、罗马等欧洲艺术圣地,结交马蒂斯等欧洲画坛巨擘, 考察西方美术源流和发展趋向。他仰慕欧洲绘画艺术,更为中国绘画艺术之堕落及不能为外人知而忧心,于是成就此书。作者在卷端著名,此书系“自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旅欧三载,漫游各国,兴之所至,辄将所见所闻,信笔漫记”所汇集而成。

章衣萍为此书作序中有言: “刘海粟先生,他是以学术为生命,以研究学术为毕生事业的一人。他的三十年来的生命,全花在研究绘画的艺术上。我最近读了他的《欧游随笔》,觉得他对于欧洲艺术界的锐利的观察,伟大作品的批评与解释,近代与古代的艺术家的访问与凭吊,叙述精详,是不可多得的考察艺术的创作。在中国,像这样详细介绍欧洲艺术的作品,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盼望印行出来以后,能给中国艺术界很大的影响。”

1935年10月,《晋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全四册),刘海粟撰辑,第一册为概论,分别系统论述晋、唐、宋、元、明、清之绘画状况,第二册至第四册刊印自晋至清之历代绘画名作。1936年4月印行再版。

1935年,《十九世纪法兰西的美术》(刘海粟著),中华书局印行。内分绘画、雕刻两篇。绘画编中又分7章,论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后期印象主义等。

1935年12月,《世界裸体美术》(全三集)珂罗版,上海中华书局初版。编入文艺复兴时期裸体绘画及雕塑40幅图,第三集载裸体画页18幅,册前冠以刘海粟所撰《文艺复兴时期之裸体美术》 一文。1940年7月再版发行。

1936年1月,《海粟丛刊·西画苑——欧洲名画大观》(活页装五册)由中华书局印刷初版,五彩及黑白印刷。刘海粟编辑,蔡元培题签,徐志摩校、郑午昌协校。书中撰文介绍:“俾阅者易于领会历史绘画发展之途径。第此既非美术史,又非艺术评论”,乃名《海粟丛刊》。“自序”中谓:“人类为争人格而战斗,为艺术、知识、道德争价值而战斗,以造成今日浩瀚之历史。”“方今国人昌言新文化,容纳外来思想,为定目标,未加抉择,以致偏于工业主义理智主义之潮流。国人为机械所束缚,为物质所压迫,致失其人性本有之自由,精神凋敝,社会混乱,更新之望以绝。救济之策,则宜唱导审美文化。”“愚编本书之意,在谋艺术之民众化。盖艺术品者乃万人之所共有,天才巨匠之作品,应贡献于全人类,不宜死藏于一二私人之手,或贮于伽蓝教堂之中,永作神秘之保护;兹为使民众得接近艺术巨制之机缘,乃取东西古今数千年来天才巨匠之名作神品,……供献于大众之前。”

1936年,陆费逵与刘海粟、张学良、胡适、顾维钧等509人,联合上海美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齐鲁大学、故宫博物院等九十个学校、学术团体发起筹备“孑民美育研究院”,为蔡元培七十寿辰庆贺。并拟以寿仪移作基金、制订募捐办法和起草《孑民美育研究院章程》。不料抗战旋即全面爆发,建院之举未果。而上海文化、教育的繁华梦被日军的坚船利炮击得粉碎,随后的连年战火,使中国的文化经济走向凋敝而日益萎缩。

所幸中华书局在各地包括东南亚设有四十多处分支局,这种布局也为中华书局的百年传承奠定了基础:中华书局从上海起步、发展,移步香港、重庆度过了艰难的八年抗战岁月,到台北传输中华文化精髓,至北京迈出重生的步伐。1954年5月中华书局正式公私合营,由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上海美专1952年也和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刘海粟被教育部任命为校长,于无锡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纸上人间烟火,笔底四海风云”,栉风沐雨一百年,岁月有波澜,书香无断续,中华书局为开启民智创一代新风,上海美专为美育启蒙筚路蓝缕。百年流转,几代人的传承与坚守,中华出品、美育经典将再续传奇。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